云拖雨阵沿山至,岩溲泉声走涧长
出处:《松 其二》
宋 · 陈景沂
远吹疏疏奏竹房,乱撩松友发清狂。
云拖雨阵沿山至,岩溲泉声走涧长。
和我微吟似音律,续他高韵费思量。
谁人宅里遗簪处,碧玉横钗十二行。
云拖雨阵沿山至,岩溲泉声走涧长。
和我微吟似音律,续他高韵费思量。
谁人宅里遗簪处,碧玉横钗十二行。
注释
疏疏:稀疏的样子。松友:比喻松树。
沿山至:顺着山势移动。
碧玉横钗:绿色玉石制成的发钗。
翻译
远处传来竹林的稀疏乐声,像是在随意撩动松树朋友的枝叶,显得有些疯狂。乌云拖着雨阵沿着山势而来,山岩间的泉水声在山谷间回荡。
这声音与我轻声吟唱的旋律相和,仿佛遵循着音乐的节奏,需要深思熟虑。
在哪个宅院里,曾经有人遗落了碧玉横钗,排列成十二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林景象。首句“远吹疏疏奏竹房”以悠扬的竹笛声起笔,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氛围。接下来的“乱撩松友发清狂”则通过写风吹动松树,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含诗人内心的闲适与自由。
“云拖雨阵沿山至,岩溜泉声走涧长”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间风雨交加的场景,云雾缭绕,雨水如阵,山涧中的泉水声潺潺,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诗人将自然的声音与自己的心境相融合,仿佛在与山水对话,感受着大自然的韵律。
“和我微吟似音律,续他高韵费思量”表达了诗人将自己的低吟浅唱与山间的自然之声相呼应,如同音乐般和谐,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高雅艺术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深深思索。
最后,“谁人宅里遗簪处,碧玉横钗十二行”以一个悬疑的问句收尾,诗人想象着那可能遗失在某座宅院里的碧玉横钗,引发了对历史过往和人事变迁的遐想,增添了诗意的深度。
总的来说,这首《松(其二)》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林间的自然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