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馀绪,炳焕干斗台
出处:《送林惟承掌教安福》
明 · 黄佐
黄河发阳纡,源从天稷来。
观澜欣自领,懿此圣胚胎。
松楼从予游,卓有不群材。
知天得肯綮,胸次罗九垓。
文章出馀绪,炳焕干斗台。
德足为国华,敛之在灵台。
有如潭中龙,蜚动需春雷。
安成山南北,杞李连台莱。
含萌待施化,此去归栽培。
蹇予老栖霞,黄花傲霜开。
渺然自兹别,骊歌荐鸾杯。
洙泗道非遥,溯自江门隈。
鹏飞九万里,入望心徘徊。
观澜欣自领,懿此圣胚胎。
松楼从予游,卓有不群材。
知天得肯綮,胸次罗九垓。
文章出馀绪,炳焕干斗台。
德足为国华,敛之在灵台。
有如潭中龙,蜚动需春雷。
安成山南北,杞李连台莱。
含萌待施化,此去归栽培。
蹇予老栖霞,黄花傲霜开。
渺然自兹别,骊歌荐鸾杯。
洙泗道非遥,溯自江门隈。
鹏飞九万里,入望心徘徊。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黄佐所作的《送林惟承掌教安福》。诗中以黄河发源地为引子,寓意深远,展现了一种宏大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诗人通过描绘黄河源头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暗喻了对林惟承才能的赞美。
“松楼从予游,卓有不群材。”这两句直接点名林惟承的非凡才华,如同松楼一般,独立于众人之上。接着,“知天得肯綮,胸次罗九垓。”则进一步赞扬林惟承的见识广博,犹如能洞察天地万物的智者。
“文章出馀绪,炳焕干斗台。”这里将林惟承的文章比作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斗台,象征着他的作品将流传千古,影响深远。紧接着,“德足为国华,敛之在灵台。”则高度评价林惟承的品德高尚,足以成为国家的瑰宝,其道德修养深藏于内心深处。
“有如潭中龙,蜚动需春雷。”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将林惟承比作深潭中的龙,等待着春雷的召唤,展现出他潜在的力量和期待施展抱负的雄心。最后,“安成山南北,杞李连台莱。”则以地理景观象征林惟承的影响力,如同山川相连,杞李并生,预示着他的事业将遍布四方。
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优美,不仅表达了对林惟承个人才华和品德的赞赏,也寄托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中巧妙运用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