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度风雨,晓色遍沧浪
出处:《寄武陵微上人》
唐 · 齐己
善卷台边寺,松筠绕祖堂。
秋声度风雨,晓色遍沧浪。
白石同谁坐,清吟过我狂。
近闻为古律,雅道更重光。
秋声度风雨,晓色遍沧浪。
白石同谁坐,清吟过我狂。
近闻为古律,雅道更重光。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善卷:古代的贤人,这里用来形容地点富有文化气息。台边寺:位于台子旁边的寺庙。
松筠:松树和竹子,常用来象征坚韧和高洁。
祖堂:供奉祖先的厅堂。
秋声:秋天的自然声响,如风声、雨声。
度风雨:伴随着风雨而来。
晓色:拂晓时分的天色。
沧浪:指水色苍茫,也可引申为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象。
白石:洁白的石头,常用于描绘清幽的环境。
同谁坐:与谁一同坐下,表达孤独或寻求知己的心情。
清吟:清雅的吟诗声。
过我狂:超脱我的狂放,意味着诗兴超越了个人的情感界限。
近闻:最近听说。
古律:古代的法则或诗歌的格律。
雅道:高雅的道德规范或文化传统。
重光:重新焕发光彩,得到复兴。
翻译
在善良卷的亭台旁有一座寺庙,松树和竹子环绕着祖先的殿堂。秋天的声音随风雨传来,拂晓的光线洒满广阔的水面。
我和谁一起坐在白色的石头上,吟诗超越了我的狂放不羁。
最近听说遵循古老的规则,高雅的道德之道再次焕发光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寺秋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善卷台边寺,松筠绕祖堂" 这两句开篇便营造出一个隐逸的氛围,"善卷"暗示着山寺的幽深与诗人的喜好,而"松筠"则增添了一种自然景物与人文建筑和谐共生的意象。祖堂之所以被提及,是因为它承载着历史的沉淀,也是文化传承的象征。
接下来的"秋声度风雨,晓色遍沧浪" 描述了秋天特有的声音和颜色,通过"度"和"遍"两个字眼,表达了声音与色的广泛扩散,给人以深远之感。这里的"秋声"不仅指自然界的声音,也暗含着时光流转、岁月沧桑的哲理。
"白石同谁坐,清吟过我狂" 这两句则是诗人的自述,他选择与大自然中的一块白石为伴,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清吟"即吟诵诗文之声,而"过我狂"则透露出诗人通过吟咏来净化心灵、平息内心的躁动不安。
最后两句"近闻为古律,雅道更重光" 表明了诗人对古典文化的敬仰和传承。"近闻"指的是诗人最近所听闻到的消息或信息,而这些信息是关于古代律诗的,是一种艺术形式的传承。"雅道"则强调了一种高雅的美学追求,"更重光"则表达了这种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更加闪耀着光芒。
整首诗通过对山寺秋景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于古典文化的尊重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