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平淮戍罢屯兵,市属王孙未易名
出处:《淮安舟泊》
清 · 严遂成
时平淮戍罢屯兵,市属王孙未易名。
灯火如萤楼月暗,帆樯为幕岛烟生。
东坡曾记沐猴戏,北使犹传银铸城。
四十二湾皆种柳,绿阴三面镜中行。
灯火如萤楼月暗,帆樯为幕岛烟生。
东坡曾记沐猴戏,北使犹传银铸城。
四十二湾皆种柳,绿阴三面镜中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淮安舟泊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平静生活与自然美景的欣赏。首句“时平淮戍罢屯兵”点明了时代的和平,昔日的军事驻地已不再有士兵驻扎,暗示了社会的安宁。接着,“市属王孙未易名”则以“王孙”这一贵族形象,象征着城市的归属和尊贵,同时表明城市名称未变,延续着历史的荣光。
“灯火如萤楼月暗”一句,通过“灯火如萤”与“楼月暗”的对比,营造出夜晚宁静而略带神秘的氛围。灯火虽微弱,却在月色下显得格外温馨,与“暗”形成反差,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接下来,“帆樯为幕岛烟生”则将视角转向水面,帆船仿佛是夜幕下的幕布,而岛上烟雾缭绕,增添了几分朦胧美,整个场景充满了诗意。
“东坡曾记沐猴戏,北使犹传银铸城”两句,借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东坡”指苏轼,他曾在诗文中提及“沐猴而冠”,此处可能寓指某些不正之风或权谋之事;“北使犹传银铸城”则可能是指古代的建筑工艺,或是对某个特定时期城市风貌的描述,体现了历史的传承与变迁。
最后,“四十二湾皆种柳,绿阴三面镜中行”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和谐的画面。四十二湾,既是对水道数量的描述,也寓意着丰富与变化;“皆种柳”则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美化,绿柳成荫,不仅为舟行者提供了遮阳避雨的场所,也增添了景致的美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