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外风高摧羽翮,江边春在忆樵渔
出处:《下第后上李中丞》
唐 · 赵嘏
落第逢人恸哭初,平生志业欲何如。
鬓毛洒尽一枝桂,泪血滴来千里书。
谷外风高摧羽翮,江边春在忆樵渔。
唯应感激知恩地,不待功成死有馀。
鬓毛洒尽一枝桂,泪血滴来千里书。
谷外风高摧羽翮,江边春在忆樵渔。
唯应感激知恩地,不待功成死有馀。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落第:科举考试未中选。恸哭:极度悲痛的哭泣。
志业:一生追求的事业。
一枝桂:比喻稀少的功名或才华。
羽翮:鸟的翅膀,比喻才能或抱负。
樵渔:打柴和捕鱼的人,象征田园生活。
感激知恩地:感恩于给予自己机会的地方。
死有馀:即使生命结束,也心怀感激。
翻译
落第时遇到人伤心痛哭,一生的志向事业该怎样呢。满头白发如洒落的桂花,悲伤的泪水汇成千里的信笺。
山谷外的风吹得翅膀折损,江边春色勾起我对樵夫渔人的思念。
只应感恩知遇之地,即使功业未成,死亦无憾。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赵嘏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科举落第后的深刻感慨和自我反思。开头两句“落第逢人恸哭初,平生志业欲何如”直接抒发了作者因为科举未中而与他人相遇时的悲伤心情,以及对一生理想和抱负的迷茫和困惑。
接着,“鬓毛洒尽一枝桂,泪血滴来千里书”则描绘了诗人在落第之后,头发早白,如同桂花般零落,而内心的悲痛如同泪水和鲜血一般,渗透到了每一个字,每一篇文章之中。这两句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谷外风高摧羽翮,江边春在忆樵渔”这两句则转换了一下情景,从自然环境中寻找寄托。这里的“风高摧羽翮”形象化地描绘了诗人心境的动荡,而“江边春在忆樵渔”则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于那些过往的平凡而快乐时光的思念。
最后,“唯应感激知恩地,不待功成死有馀”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命运和上天的顺服,同时也表明了一种坚韧不拔、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态度。诗人认为,即使没有功名,也应该对生命中的每一刻保持感激之心,不必等到功成名就时才意识到这一点,哪怕是死后也不留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落第后的种种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