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见隐侯裁一咏,还须书向郡楼中
出处:《处州月夜穆中丞席和主人》
唐 · 刘言史
羌竹繁弦银烛红,月光初出柳城东。
忽见隐侯裁一咏,还须书向郡楼中。
忽见隐侯裁一咏,还须书向郡楼中。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羌竹:指羌族地区的竹子,也可能指羌笛。繁弦:众多的琴弦,形容音乐丰富。
银烛:银色或亮白色的蜡烛。
红:红色的烛火。
月光:夜晚的月光。
柳城:古代地名,可能指有柳树的城市。
忽见:突然看到。
隐侯:可能是诗人的尊称或者某位官员的别称。
裁:创作,撰写。
一咏:一首诗。
书:抄写。
郡楼:古代地方官府的楼阁。
翻译
羌笛声中,明亮的银烛照耀着红色的烛火,月光刚刚从柳城东边升起。忽然看见隐侯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还得抄写在郡楼之中。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图。"羌竹繁弦银烛红"中的"羌竹"指的是一种竹子,"繁弦"形容弓箭如同琴弦一样整齐,而"银烛红"则是月光下的银白色与灯烛的暖红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柔和而又生动的氛围。
"月光初出柳城东"一句,则描绘了夜幕降临时,明月初升于东方,穿透柳树投下清幽的影子。这里的"柳城东"不仅指出了地理位置,也让人联想到诗人的所在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
"忽见隐侯裁一咏"一句中的"隐侯"可能是指诗中的人物,或是对某位官员的尊称,而"裁一咏"则表明这位人物正在吟诵或创作诗歌,显示出一种文雅的气质。
最后,"还须书向郡楼中"则传达了诗人希望将这份美好与感受通过文字记录下来,并且可能是要在郡楼这样的公共场所分享给更多的人。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造诣,更重要的是捕捉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