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泉通殿砌,岩瀑起波涛
出处:《谒麻衣祠》
宋 · 陈山泉
雨晴泥路滑,杖履岂徒劳。
双桧塔前老,一峰天外高。
锡泉通殿砌,岩瀑起波涛。
欲问麻衣意,风林作怒号。
双桧塔前老,一峰天外高。
锡泉通殿砌,岩瀑起波涛。
欲问麻衣意,风林作怒号。
拼音版原文
翻译
雨后道路湿滑,手杖步履岂能白费力气。古老的桧木塔前,山峰独耸入云霄。
寺内的锡泉潺潺流入殿堂的石阶,山岩上的瀑布激起层层波涛。
想要理解僧人的禅意,却只见风穿过树林发出怒吼声。
注释
雨晴:雨后。泥路:湿滑的道路。
滑:湿滑。
杖履:手杖和步履。
岂徒劳:岂能白费力气。
双桧塔:两棵古老的桧木塔。
老:古老。
一峰:一座山峰。
天外高:高耸入云。
锡泉:寺内的锡制泉水。
通:流经。
殿砌:殿堂的石阶。
岩瀑:山岩上的瀑布。
欲问:想要了解。
麻衣:僧人的僧袍,代指僧人。
意:心意或禅意。
风林:风穿过树林。
作怒号:发出怒吼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山泉的作品《谒麻衣祠》。诗人通过描绘雨后泥泞道路的艰难行走,展现出对麻衣祠的虔诚拜访。"雨晴泥路滑"形象地描绘了雨后的路面湿滑,而"杖履岂徒劳"则表达了诗人不畏艰辛的决心。接下来,诗人以双桧塔和天际高峰为背景,寓言祠堂的古老与崇高,"双桧塔前老,一峰天外高"富有画面感。
"锡泉通殿砌"写出了泉水潺潺流过殿阶,增添了神秘与宁静的气息,而"岩瀑起波涛"则以壮观的瀑布象征着麻衣祠的深邃与活力。最后,诗人借风林的怒号之声,暗示了想要探寻麻衣祠深层含义的期待和自然环境的回应,寓意深远,富有哲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麻衣祠的景致,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自然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