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加修筑有堂台,海阔天空眼乍开
出处:《广东节署新建学海堂》
清 · 孔璐华
主人羊城节钺久,案牍终朝不释手。
馀暇偶登越秀峰,择得一峰辟数亩。
略加修筑有堂台,海阔天空眼乍开。
夏木千章梅百树,登临遥望兴悠哉。
紫澜翠岛摇清目,雨过风生凉满竹。
四面窗纱日影微,云树相连满天绿。
非为閒游设此堂,为传学业课文章。
从今佳士多新作,万卷收来翰墨香。
主人素爱研经史,欲美民风莫如此。
更助香膏催读书,岭南他日留遗址。
吾家尼山虽最高,无此海天好山水。
馀暇偶登越秀峰,择得一峰辟数亩。
略加修筑有堂台,海阔天空眼乍开。
夏木千章梅百树,登临遥望兴悠哉。
紫澜翠岛摇清目,雨过风生凉满竹。
四面窗纱日影微,云树相连满天绿。
非为閒游设此堂,为传学业课文章。
从今佳士多新作,万卷收来翰墨香。
主人素爱研经史,欲美民风莫如此。
更助香膏催读书,岭南他日留遗址。
吾家尼山虽最高,无此海天好山水。
鉴赏
这首清代孔璐华的《广东节署新建学海堂》描绘了主人在广州任职期间,公务繁忙之余,于越秀峰上开辟学海堂的逸事。诗人赞美了学堂选址的开阔视野,夏日里繁茂的林木和梅树,以及登高后带来的清凉与宁静。堂内设计旨在鼓励文人学子创作,期待未来能汇集众多佳作,充满书香气息。主人对经史的热爱和对提升民风的期望,通过设立学堂得以体现,还希望通过激励阅读,为岭南留下深远的文化遗产。尽管诗人认为自家的尼山虽高,但此处的海天胜景无人能及,表达了对新建学海堂的极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