矶头熟风波,寒草失旧绿
出处:《次湖口》
宋 · 董嗣杲
湖水出澜蠡,江水下巴蜀。
恰当相合处,清浊皆荡沃。
扁舟凌浩渺,渡者苦局促。
卸帆与立桅,黄帽不须督。
纸钱望空飏,饱肉为相触。
江神昭灵休,压浪无留瞩。
遂使惊魂苏,免得遭鬼录。
去程天茫茫,滩过有矶续。
矶头熟风波,寒草失旧绿。
所愿晴风恬,遵陆脱羁束。
恰当相合处,清浊皆荡沃。
扁舟凌浩渺,渡者苦局促。
卸帆与立桅,黄帽不须督。
纸钱望空飏,饱肉为相触。
江神昭灵休,压浪无留瞩。
遂使惊魂苏,免得遭鬼录。
去程天茫茫,滩过有矶续。
矶头熟风波,寒草失旧绿。
所愿晴风恬,遵陆脱羁束。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宋代董嗣杲的《次湖口》描绘了湖水汇入长江的壮丽景象,以及诗人乘舟过湖口时的感受。首句“湖水出澜蠡,江水下巴蜀”展现了湖水汹涌流入长江的气势,暗示着两种水流的交融。接下来,“恰当相合处,清浊皆荡沃”进一步描述了两者交汇时的动态与冲击。
诗人乘坐的小舟在“浩渺”江面上显得“局促”,显示出航行的艰辛。然而,他卸下帆与桅,轻松站立,似乎对江神祈求庇佑,表达出对平安的期待。“纸钱望空飏,饱肉为相触”则带有民间习俗色彩,可能是为了超度亡灵,以求旅途顺利。
“江神昭灵休,压浪无留瞩”表达了对江神的敬畏和感激,认为其保佑使自己惊魂得以平复,避免落入鬼录。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过滩的过程,暗示着旅程的艰难,但希望“晴风恬”能带来平静,让他能安全地沿岸而行,摆脱束缚。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的交织,展现出诗人旅行中的心境变化,以及对平安顺利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