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盐味谁能识,铎里宫声未易听
出处:《题周南甫草窗吟卷后》
宋 · 徐瑞
水中盐味谁能识,铎里宫声未易听。
正惜无人继风雅,忽传佳句到林坰。
云开灊岳撑千仞,春入雷江涨四溟。
遥想清吟得天趣,窗前草色自青青。
正惜无人继风雅,忽传佳句到林坰。
云开灊岳撑千仞,春入雷江涨四溟。
遥想清吟得天趣,窗前草色自青青。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盐味:比喻深奥或微妙的道理。铎里宫声:指宫廷中的钟声,象征着权威和文化。
继风雅:继承文雅的传统或才情。
佳句:优美的诗句或思想。
林坰:郊野,乡村。
雷江:可能指长江下游的某段,因古人称长江为雷泽。
天趣:自然的趣味或超凡的才情。
窗前草色:象征静谧与自然。
翻译
谁能在水中分辨出盐的味道,宫中的钟声也非轻易能听见。正感叹后继乏人继承文雅传统,忽然传来一句佳句飘向郊野。
云层散开,让潁山挺立千仞之高,春天来到雷江,水势上涨漫过四海。
遥想那人在远方清声吟咏,窗外青草如常翠绿。
鉴赏
这首宋诗《题周南甫草窗吟卷后》是徐瑞所作,通过对周南甫草窗吟卷的评赏,表达了诗人对文学风雅的推崇和对才华横溢的赞赏。首句“水中盐味谁能识”以水中盐味难以直接感知比喻深藏不露的艺术魅力,暗示欣赏者需细细品味。次句“铎里宫声未易听”进一步强调了周南甫作品中音乐般的韵律与内涵,需要用心聆听才能领悟。
“正惜无人继风雅”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文坛缺乏接续传统风雅之人的忧虑,而“忽传佳句到林坰”则转而惊喜地发现周南甫的佳作如春风般吹入偏远之地,给人以清新之感。接下来的“云开灊岳撑千仞,春入雷江涨四溟”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出诗人对周南甫诗歌意境的想象,犹如山岳挺拔、江水浩渺,充满生机。
最后,“遥想清吟得天趣,窗前草色自青青”是对周南甫创作境界的高度赞美,认为他的诗歌富有天成的趣味,即使在窗外静观,也能感受到那份清新的诗意,如同草色青青,自然而不加雕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既赞扬了周南甫的才情,也寓含了对文学传承的期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鉴赏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