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飞山上,山下人呼猎
出处:《观猎行》
宋 · 王迈
落日飞山上,山下人呼猎。
出门纵步观,无遑需屐屧。
至则闻猎人,喧然肆牙颊。
或言岐径多,御者因追蹑。
或言御徒希,声势不相接。
或言器械钝,驰逐无所挟。
或言卢犬顽,兽走不能劫。
余笑与之言,善猎气不慑。
汝方未猎时,战气先萎薾。
弱者力不支,勇者胆亦怯。
微哉一雉不能擒,虎豹之血其可喋。
汝不闻去岁淮甸间,熊罴百万临危堞。
往往被甲皆汝曹,何怪师行无凯捷。
呜呼安得善猎与善兵,使我一见而心惬。
出门纵步观,无遑需屐屧。
至则闻猎人,喧然肆牙颊。
或言岐径多,御者因追蹑。
或言御徒希,声势不相接。
或言器械钝,驰逐无所挟。
或言卢犬顽,兽走不能劫。
余笑与之言,善猎气不慑。
汝方未猎时,战气先萎薾。
弱者力不支,勇者胆亦怯。
微哉一雉不能擒,虎豹之血其可喋。
汝不闻去岁淮甸间,熊罴百万临危堞。
往往被甲皆汝曹,何怪师行无凯捷。
呜呼安得善猎与善兵,使我一见而心惬。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落日:夕阳。飞山:映照的山。
呼猎:呼唤狩猎。
出门:出门。
纵步:随意漫步。
屐屧:鞋袜。
至则:到了现场。
喧然:喧闹。
肆牙颊:夸耀。
岐径:歧路。
御者:驾车者。
追蹑:追赶。
希:少。
声势:气势。
器械:武器。
挟:施展。
卢犬:猎犬。
顽:愚笨。
劫:震慑。
善猎:真正的猎手。
气不慑:精神不畏。
未猎时:还未真正猎杀。
战气:斗志。
萎薾:消退。
弱者:力量不足的人。
勇者:勇者。
胆亦怯:胆怯。
微哉:区区。
雉:野鸡。
喋:饮血。
淮甸:淮河平原。
危堞:围城。
凯捷:胜利。
善猎与善兵:擅长狩猎和作战的人。
心惬:心满意足。
翻译
夕阳映照在山上,山下的人们呼唤着狩猎。出门随意漫步,无需穿鞋踏袜。
到了现场听到猎人们喧闹,夸耀着自己的技巧。
有人说歧路多,驾车者追赶不舍。
有人说驾车者少,气势难以匹配。
又有人说武器不锋利,追逐中无法施展。
还有人说猎犬愚笨,无法震慑野兽。
我笑着对他们说,真正的猎手精神不畏。
你们还未真正猎杀时,斗志已先消退。
弱者力量不足,勇者也胆怯。
区区一只野鸡都抓不住,更别提面对虎豹。
你没听说去年淮河平原,百万熊罴围城威胁。
那时抵抗的都是你们这样的人,难怪胜利难求。
哎,哪里能找到擅长狩猎和作战的人,让我一见就心满意足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狩猎的景象,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武力与勇气的思考。开篇便以激烈的笔触描述了夕阳下的山野猎獐景象,猎人们的声音此起彼伏,充满了动感和紧张。
接着,诗人转而分析了狩猎时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路径复杂、御风不足、器械不锐、犬类迟钝等,都可能导致捕猎无功。这些细节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猎獐活动的深入观察,也反映出对武力和勇气的一种理性思考。
诗中“余笑与之言,善猎气不慑”一句,表明诗人并不完全认同这种依赖武力的狩猎方式,而是主张一种更为从容不迫的精神状态。随后,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连一只雉都不能擒住,又怎么能期待捕获猛虎豹子呢?这不仅是一种狩猎技术上的挑战,更是在探讨勇气与武力的本质。
最后,诗人引入了去年淮甸间熊罴百万临危的历史场景,指出即使是训练有素的士兵,在面对强大敌手时也往往会感到恐惧。因此,诗人发出感慨,希望能够找到既善于狩猎又擅长战争的良策,这样才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使人心中产生敬畏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更通过对狩猎活动的描写,探讨了武力、勇气与军事行动成功之间的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