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图日卤莽,小儒袭章缝
出处:《赠丘子成先生》
明 · 唐时升
大道未丧世,朝庙何雍容。
两阶陈玉帛,东序悬钟镛。
揖让俎豆间,四海穆清风。
皇图日卤莽,小儒袭章缝。
前经委蔓草,弄笔夸雕虫。
何知藿食者,六艺罗胸中。
九成明神降,三献远祖通。
先圣递文质,后王更异同。
礼乐如有兴,问此黄发翁。
河图与凤鸟,叹息何由逢。
两阶陈玉帛,东序悬钟镛。
揖让俎豆间,四海穆清风。
皇图日卤莽,小儒袭章缝。
前经委蔓草,弄笔夸雕虫。
何知藿食者,六艺罗胸中。
九成明神降,三献远祖通。
先圣递文质,后王更异同。
礼乐如有兴,问此黄发翁。
河图与凤鸟,叹息何由逢。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唐时升的《赠丘子成先生》描绘了一幅古代礼仪盛况和儒家学者风采的画面。首句“大道未丧世,朝庙何雍容”表达了对盛世景象的赞美,朝庙庄重肃穆,显示出社会秩序井然。接下来的诗句通过“两阶陈玉帛,东序悬钟镛”展现了祭祀仪式的庄重与神圣,以及儒者在礼乐中的谦恭有礼。
“揖让俎豆间,四海穆清风”进一步强调了儒学精神在社会中的传播,带来了和谐之气。然而,诗人也指出“皇图日卤莽,小儒袭章缝”,暗示尽管大势渐乱,但仍有像丘子成这样的小儒坚守经典,致力于学问。
“前经委蔓草,弄笔夸雕虫”批评了当时一些人空谈文字技巧,而忽视了儒家六艺的实质。然而,丘子成却“藿食者”(意为简朴生活者)却能将六艺融会贯通。祭祀时,“九成明神降,三献远祖通”,体现了对祖先和神灵的敬仰,以及儒家的孝道精神。
最后,诗人以“先圣递文质,后王更异同”总结了历史上的礼乐变迁,认为如果礼乐复兴,应向丘子成这样的老者请教。结尾处“河图与凤鸟,叹息何由逢”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失落的感慨,以及对丘子成这样深谙古道的人才的期待。
整首诗赞扬了丘子成先生的儒家修养和对传统礼乐的坚守,同时也揭示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在其中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