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瓶到处即为家,何必江湖苦驰逐
出处:《勉时思王和尚留》
宋 · 李曾伯
面壁者十年,桑下者一宿。
时止则止行则行,可久则久速则速。
时思老子苦硬人,孤云其身心槁木。
三年牢落此山中,禅衲争归众魔伏。
平时欲定方外交,白石清泉正相属。
我归师去人谓何,毋乃欲善其身独。
巾瓶到处即为家,何必江湖苦驰逐。
若还飞锡出门去,此一瓣香谁与续。
得住且住则为佳,敬以此为上人祝。
时止则止行则行,可久则久速则速。
时思老子苦硬人,孤云其身心槁木。
三年牢落此山中,禅衲争归众魔伏。
平时欲定方外交,白石清泉正相属。
我归师去人谓何,毋乃欲善其身独。
巾瓶到处即为家,何必江湖苦驰逐。
若还飞锡出门去,此一瓣香谁与续。
得住且住则为佳,敬以此为上人祝。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面壁十年的坚持与平静,一夜间在桑树下驻足的从容。诗人赞扬老子那种不随波逐流、坚韧不拔的人格,以及他独自一人,心如槁木般坚定。
三年的时间里,诗人牢牢地扎根于这座山中,禅衲争辉映,众魔被伏制。平日里欲将禅定之外的交往定格,但白石清泉间总相依偎。
诗人自问归去时,世人会如何评说自己是否善待身心?独处时,巾瓶随身,便可成为家所在。何须奔波于江湖之间呢?
若是飞锡出门,那一瓣香谁与续传?得此住法,则为上佳。诗人以此祝愿高僧。
整首诗体现了禅宗修行者的生活状态和心境,以及对超脱尘世、专注内在修炼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