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客此时还欲赋,山僧何意更相寻
出处:《天峰夜半玩月》
明 · 欧大任
绝峤高寒万籁沉,三更海月出东林。
风前独照哀鸿断,霜后全惊落叶深。
羁客此时还欲赋,山僧何意更相寻。
广寒不隔烟霄路,一曲霓裳万古心。
风前独照哀鸿断,霜后全惊落叶深。
羁客此时还欲赋,山僧何意更相寻。
广寒不隔烟霄路,一曲霓裳万古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高山之巅赏月的情景,充满了深邃的意境和情感的细腻表达。
首句“绝峤高寒万籁沉”,以“绝峤”点明地点为高山之巅,加之“高寒”二字,营造出一种孤高冷寂的氛围。“万籁沉”则形象地描绘了夜晚山中寂静无声的景象,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宁静之中。
接着,“三更海月出东林”一句,将时间限定在深夜三更,同时引入“海月”这一意象,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壮阔感,也暗示了诗人所处之地与大海相连,视野开阔。而“出东林”则赋予月亮以动态美,仿佛它从东方的树林中缓缓升起,带来了一丝光明与希望。
“风前独照哀鸿断,霜后全惊落叶深”两句,通过“哀鸿”(悲鸣的大雁)和“落叶”这两个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凄清氛围。风中的哀鸿声断,似乎在诉说着孤独与哀愁;而霜后的落叶,不仅加深了秋意的浓重,也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凋零与生命的短暂。
“羁客此时还欲赋,山僧何意更相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作为“羁客”,即旅人或漂泊者,在这样的夜晚,或许会触发对故乡、对过往的思念,想要借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而“山僧”的出现,则可能代表着一种超脱尘世的平静与智慧,或是诗人寻求心灵慰藉的一种象征。
最后,“广寒不隔烟霄路,一曲霓裳万古心”两句,将思绪引向了更为深远的境界。广寒宫是传说中月宫的所在,这里没有人间的纷扰,只有永恒的宁静与美丽。诗人认为,即便是在这高山之巅,面对着浩瀚的宇宙,心灵依然能够与广寒相通,找到那份超越时空的共鸣。而“一曲霓裳万古心”,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永恒追求的渴望,以及对艺术、音乐等精神层面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情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