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月满庭人暂起,汀洲半夜雁初惊
出处:《寒夜文宴得惊字》
唐 · 陆龟蒙
各将寒调触诗情,旋见微澌入砚生。
霜月满庭人暂起,汀洲半夜雁初惊。
三秋每为仙题想,一日多因累句倾。
千里建康衰草外,含毫谁是忆昭明。
霜月满庭人暂起,汀洲半夜雁初惊。
三秋每为仙题想,一日多因累句倾。
千里建康衰草外,含毫谁是忆昭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寒调:寒冷的调子,形容诗中的凄清氛围。旋:立刻,马上。
微澌:极小的冰晶。
砚生:砚台中生出。
霜月:如霜的月光。
汀洲:水边的平地。
雁初惊:大雁刚刚被惊动。
仙题:仙境般的诗题,指超凡脱俗的诗作。
累句:连续不断地写诗。
建康:古代中国的一个都城,今南京。
昭明:昭明太子萧统,南朝梁代文学家,有《昭明文选》传世。
翻译
各自吟咏着寒意触动诗的情感,笔下立刻见到微小的冰晶落入砚池中。月光如霜洒满庭院,人们暂时起身,半夜时分,水边的鸟儿被惊醒。
秋天常常引发我对仙境的遐想,一天之中多次因写诗而心力交瘁。
在千里之外的建康,衰草之外,又有谁会像我一样怀念昭明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书房中的静谧氛围,诗人在月光下提笔作文,充满了对古人的怀念和自我修养的沉思。"各将寒调触诗情"一句,通过对自然界的感受,激发起诗意和情感;"旋见微澌入砚生"则描绘着墨水在砚台中缓缓流淌的情景。
霜月之下,诗人被夜寒唤醒,庭院内静谧而清冷。"汀洲半夜雁初惊"一句,通过对鸟儿半夜飞起的描写,传达了夜深人静时分外的寂寞和惊讶。
"三秋每为仙题想,一日多因累句倾"表明诗人常常在秋天思索着仙境之事,每逢佳节,就会因为诗词的积累而心情激荡。这里的“三秋”可能指的是一年中的三个季节,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诗人的不停创作。
最后两句"千里建康衰草外,含毫谁是忆昭明"则将视野拉远至千里的古都建康(今南京),在荒废的草木之中寻觅着对历史人物昭明皇帝的怀念。"含毫"二字,意味着诗人手握笔端,沉浸于往昔的思绪之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在寒夜中的创作状态,以及他对历史、自然和个人修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