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贫惭轵里能将母,老怪柴桑亦恋儿全文

贫惭轵里能将母,老怪柴桑亦恋儿

明 · 成鹫
入山踪迹恐人知,一笑相逢是别时。
苦海看谁先到岸,长途怜我始分岐。
贫惭轵里能将母,老怪柴桑亦恋儿
底事累君良不浅,未应还索赠行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即将归隐的诗人与友人道别的场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首联“入山踪迹恐人知,一笑相逢是别时”,开篇便营造出一种隐逸与离别的氛围。诗人独自进入山林,刻意避免留下痕迹,似乎在逃避尘世的纷扰,而与友人的偶遇却成了分别的时刻,这一笑中蕴含着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友情的珍惜。

颔联“苦海看谁先到岸,长途怜我始分岐”,诗人以“苦海”比喻人生的艰难旅程,提出一个深刻的问题:在这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谁能先到达彼岸?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的关怀与理解,即使道路分岔,也依然心存怜悯,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颈联“贫惭轵里能将母,老怪柴桑亦恋儿”,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晋代名臣李密的《陈情表》中提到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精神,二是东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表达的对家庭的眷恋之情。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既表达了自己虽贫寒但能孝顺母亲的自谦,也流露出对年老后仍牵挂子女的感慨,展现了对亲情的珍视。

尾联“底事累君良不浅,未应还索赠行诗”,诗人反问为何让友人如此劳神,表达了对友情的感激,并暗示自己不会要求友人为自己写赠别诗,体现了高洁的品格和对友情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归隐与离别、友情与亲情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传统美德的坚守,是一首富有哲思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