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溪水西来意,流入空庭味更长
出处:《谒憨祖肉身》
明 · 成鹫
借路还家识故乡,重来顶相露堂堂。
天花散满楞伽室,祖席平分曲录床。
白氎不留身后线,黄冠休问旧时装。
门前溪水西来意,流入空庭味更长。
天花散满楞伽室,祖席平分曲录床。
白氎不留身后线,黄冠休问旧时装。
门前溪水西来意,流入空庭味更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拜访憨祖肉身的情景,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追思。首句“借路还家识故乡”表达了诗人寻访故地,与过往记忆重逢的心情。接着,“重来顶相露堂堂”则通过描述憨祖肉身的庄严显现,展现了对这位高僧的崇敬之情。
“天花散满楞伽室,祖席平分曲录床”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场景描写,将憨祖肉身所在的环境描绘得神圣而宁静,仿佛是佛国净土的一部分。这里不仅有自然界的奇观——天花飘落,还有对憨祖生前生活空间的再现,通过“祖席”和“曲录床”的描述,让人感受到其生活的简朴与修行的专注。
“白氎不留身后线,黄冠休问旧时装”这两句则表达了对憨祖精神品质的赞美。白氎(一种布料)象征着憨祖的朴素与清贫,暗示他不为物质所累,一心向道;黄冠(古代道士的头饰)则代表其出家的身份,但“不留身后线”和“休问旧时装”强调的是憨祖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高尚品格。
最后,“门前溪水西来意,流入空庭味更长”以溪水西流、流入空庭的景象作结,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溪水的流动象征着生命的延续,而“味更长”则表达了对憨祖精神影响的深远和持久,即使在岁月的流转中,憨祖的精神依然能够启迪后人,留下深刻的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憨祖肉身的描绘,以及对其精神品质的赞颂,展现了对中国佛教文化中对高僧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和精神追求的深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