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虚禅室,泉声到客簪
出处:《夏夜寄宿僧房》
明 · 王恭
薄暮中峰里,遥闻仙梵音。
独寻钟磬远,渐至薜萝深。
月色虚禅室,泉声到客簪。
谁知慧灯影,于此照尘心。
独寻钟磬远,渐至薜萝深。
月色虚禅室,泉声到客簪。
谁知慧灯影,于此照尘心。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夏夜寄宿僧房》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山中夜晚景象。首句“薄暮中峰里”,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傍晚时分,诗人身处山峰之中,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遥闻仙梵音”通过远方传来的佛寺钟声和梵呗,暗示了僧侣们的修行活动,增添了神秘感。
“独寻钟磬远,渐至薜萝深”两句,诗人独自寻声而去,钟磬声越来越清晰,引导他深入到藤蔓丛生的深林,进一步展现了僧房的幽深与隐秘。月色洒在空寂的禅室,使得环境更加清冷而宁静,“月色虚禅室”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意境。
“泉声到客簪”则以泉水声仿佛直达诗人的发簪,强调了周围环境的寂静和声音的穿透力。最后,“谁知慧灯影,于此照尘心”表达了诗人对智慧之光的感悟,认为即使在尘世纷扰中,僧房中的智慧之光也能照亮自己的心灵,带来内心的平静与净化。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夜僧房的静谧与禅意,寓含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