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还为稚子舞,斑衣自学老莱装
出处:《寿包太守父八十》
明 · 吴俨
池阳太守年六十,犹有八旬翁在堂。
白发还为稚子舞,斑衣自学老莱装。
松高百尺根如铁,菊至重阳花更黄。
远我不随宾客后,双溪同进紫霞觞。
白发还为稚子舞,斑衣自学老莱装。
松高百尺根如铁,菊至重阳花更黄。
远我不随宾客后,双溪同进紫霞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六旬太守为父亲庆祝八十大寿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家庭温情与敬老之风。首句“池阳太守年六十,犹有八旬翁在堂”点明了主角的身份和家庭背景,太守虽已年届花甲,但家中尚有年过八十的老父健在,体现了孝道的传承。
接着,“白发还为稚子舞,斑衣自学老莱装”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太守与父亲之间的亲密关系。太守以白发老人的形象为孩子起舞,模仿古代孝子老莱子的故事,以示对父亲的尊敬与爱戴,同时也体现了晚辈对长辈的孝顺之情。
“松高百尺根如铁,菊至重阳花更黄”则通过自然界的景物来象征长寿与坚韧不拔的精神。百尺高的松树象征着父亲的长寿与坚定,而重阳节时盛开的菊花,则寓意着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最后,“远我不随宾客后,双溪同进紫霞觞”表达了太守与众宾客不同,他选择与父亲一同在双溪边畅饮紫霞酒,以此表达对父亲的特殊情感与尊重。这一细节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展现了太守对家庭的重视与对传统孝道的坚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成功地传达了对长辈的敬爱之情,以及家庭和谐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