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都统捧霞觞,先生一人更谁有
出处:《寿制置夏节使》
宋 · 阳枋
丙申蚩尤临蜀口,三十年馀遭践蹂。
当时五十四郡全,兵与民财堪著手。
锋旗戊午肆长驱,江北江南分战守。
彫瘵仅存六七州,鸿雁飞鸣狐夜吼。
先生受任势凌兢,仓扁视證亦惊走。
无面馎饦难支撑,将勇兵强民力阜。
前贤用蜀当优游,先生端力排纷纠。
农炊岂暇劝加餐,春风未始一杯酒。
公心只有天地知,虽处艰关安且久。
事不辞难功不矜,节度枢垣亦廉取。
天下都统捧霞觞,先生一人更谁有。
当时五十四郡全,兵与民财堪著手。
锋旗戊午肆长驱,江北江南分战守。
彫瘵仅存六七州,鸿雁飞鸣狐夜吼。
先生受任势凌兢,仓扁视證亦惊走。
无面馎饦难支撑,将勇兵强民力阜。
前贤用蜀当优游,先生端力排纷纠。
农炊岂暇劝加餐,春风未始一杯酒。
公心只有天地知,虽处艰关安且久。
事不辞难功不矜,节度枢垣亦廉取。
天下都统捧霞觞,先生一人更谁有。
注释
丙申:丙申年。蚩尤: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首领。
蜀口:蜀地的入口。
五十四郡:指蜀地的行政区划。
兵与民财:军队和民间财富。
戊午: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肆长驱:大肆进攻。
彫瘵:形容战乱后的凋敝。
鸿雁:比喻流离失所的人们。
仓扁:古代官名,此处指代官员。
惊走:惊慌逃离。
无面馎饦:形容无法应付的局面。
力阜:力量雄厚。
优游:从容不迫。
纷纠:纷乱纠葛。
农炊:农事。
春风未始一杯酒:春天还没来得及享受饮酒之乐。
公心:公正之心。
艰关:艰难困苦。
节度枢垣:节制调度中央政府。
廉取:廉洁获取。
都统:总领全局的官员。
更谁有:还有谁能比得上。
翻译
丙申年蚩尤侵犯蜀地,三十多年遭受侵扰。那时蜀地有五十四郡,兵力和财富充足。
戊午年战争全面展开,南北分头防守。
战后残存六七州,哀鸿遍野,狐狸在夜晚哀嚎。
先生接受重任,形势严峻而谨慎,连仓扁这样的人都感到惊慌。
国家危急,难以维持,尽管军队强大,民力也丰富。
前辈治理蜀地从容不迫,先生却全力解决纷争。
农民连做饭的时间都没有,哪有闲暇劝人多吃,春天的酒也没来得及喝。
先生的公正无私只有天地知晓,即使身处困境,也能长久安宁。
先生不畏艰难,功绩卓著,节俭廉洁,受到中枢官员敬仰。
天下都统举杯祝贺,但这样的贤才,还有谁能比得上先生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动荡时世中的艰难与担当。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沉重感受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丙申蚩尤临蜀口,三十年馀遭践蹂"两句,直接点出了时空背景,蜀地在历经战乱后的凋敝景象。诗人通过“践蹂”一词,形象地表达了战争给土地和人民带来的毁灭。
接下来的几句,“当时五十四郡全,兵与民财堪著手。锋旗戊午肆长驱,江北江南分战守”,则描绘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战争画面,展示了军队的强大和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彫瘵仅存六七州,鸿雁飞鸣狐夜吼"两句,通过对残破城池与野兽夜啸的描写,传达出一片荒凉与萧索的氛围,反映了战争导致的人间惨状。
诗中“先生受任势凌兢,仓扁视證亦惊走”等句,则表明诗中的主人公在这样的背景下接受重托,展现了其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形象。"无面馎饦难支撑,将勇兵强民力阜"两句,更是直接描绘了这位先生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力量,在困境中支撑着国家与人民。
"前贤用蜀当优游,先生端力排纷纠。农炊岂暇劝加餐,春风未始一杯酒"几句,则是对古人治理蜀地的赞美,以及现任主人公在困难中依然保持着前贤风范,不忘初心,关怀百姓。
最后,“公心只有天地知,虽处艰关安且久。事不辞难功不矜,节度枢垣亦廉取”等句,更是深化了对主人公品格的描绘,他以天地为鉴,保持着清廉自守,即便在困境中也能坚持初心,不居功。
整首诗通过对战乱、英雄与担当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深沉而严肃的人文关怀和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