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常焚谏草,人自避乘骢
出处:《挽张春卿尚书 其二》
宋 · 陈傅良
论建回天力,生平与众同。
居常焚谏草,人自避乘骢。
朝誉多张仲,家声近鲁公。
挽辞吾不愧,收入汗青中。
居常焚谏草,人自避乘骢。
朝誉多张仲,家声近鲁公。
挽辞吾不愧,收入汗青中。
注释
论:评论,谈论。建:建立,拯救。
回天力:扭转乾坤的力量。
生平:一生。
与众同:与众人一样。
居常:平时,日常。
焚:焚烧。
谏草:劝谏的文书。
乘骢:乘坐的骏马,代指他的马车。
朝誉:早朝时的赞誉。
张仲:古代贤臣,比喻有才德的人。
家声:家族声誉。
鲁公:鲁国公,指有高尚品德的人。
挽辞:挽歌,哀悼之词。
吾不愧:我无愧疚。
收入:记载。
汗青:史书,古时用竹简书写,故称史书为汗青。
翻译
谈论他拯救国家的力量,一生与众人相同。平时焚烧劝谏的文书,人们都避开他的马车。
早朝时常常称赞他如张仲,家族名声接近于鲁公。
对于挽歌我无愧于心,这些事迹将被载入史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悼念张春卿尚书的挽诗第二首。诗人赞扬了张春卿一生致力于国家建设,他的力量如同扭转乾坤,但又与普通人无异,生活简朴,常常销毁未采纳的谏言草稿,不求显赫的权势。他的声誉如同张仲(古代贤臣)般广受赞誉,家族名声接近于儒家圣贤鲁公(孔子)。诗人表达自己对张春卿的敬仰,认为他的事迹和品德将被后世铭记在历史文献中,无愧于青史留名。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对故人的高度评价和深深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