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曲栏矫首动馀感,归鸟尽背黄昏钟全文

曲栏矫首动馀感,归鸟尽背黄昏钟

出处:《九日城北寺登高
明 · 黄衷
遐荒九日多幽悰,禅台隐隐临高墉。
徘徊暂抚莓苔石,突屼已见芙蓉峰。
兴孤南菊客不饮,心满西庄天未从。
曲栏矫首动馀感,归鸟尽背黄昏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明朝时期于城北寺庙登高远眺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遐荒九日多幽悰”,开篇即点出时间与地点,九日,即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登高赏菊节日,而“遐荒”则暗示了远离尘嚣的宁静之地,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接下来,“禅台隐隐临高墉”一句,描绘了寺庙建筑在高处若隐若现的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庄严的感觉。

“徘徊暂抚莓苔石,突屼已见芙蓉峰。”这两句诗生动地刻画了诗人漫步于寺庙周围,触摸着长满青苔的石头,不经意间抬头便望见了远处高耸的芙蓉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瞬间感悟和惊喜之情。

“兴孤南菊客不饮,心满西庄天未从。”这里诗人以“孤”字形容独自赏菊的场景,表达了孤独与清高的情感,同时也暗含了对西庄(可能指隐居之地)的向往,但似乎天意未遂,流露出一丝遗憾。

最后一句“曲栏矫首动馀感,归鸟尽背黄昏钟。”诗人站在曲折的栏杆前,仰头凝视,心中涌起种种复杂的情感。随着归鸟的背影消失在黄昏的钟声中,画面显得格外宁静而深沉,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感受和哲学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与人生哲理的双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