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雁沙边至,孤城江上秋
出处:《石城馆酬王将军》
唐 · 郎士元
谁能绣衣客,肯驻木兰舟。
连雁沙边至,孤城江上秋。
归帆背南浦,楚塞入西楼。
何处看离思,沧波日夜流。
连雁沙边至,孤城江上秋。
归帆背南浦,楚塞入西楼。
何处看离思,沧波日夜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绣衣客:华丽的游子。肯驻:愿意停留。
木兰舟:古代女子所乘的舟。
连雁:连续飞翔的大雁。
沙边:沙滩边。
孤城:孤独的城市。
归帆:归航的船帆。
南浦:南方的水湾。
楚塞:楚国的边塞。
离思:离别之情。
沧波:苍茫的江水。
日夜流:日夜流淌。
翻译
谁能做一位华丽的游子,愿意停靠在木兰舟上呢?大雁连续飞过沙海边,孤零零的城市迎来秋天的江面。
归来的船帆背对着南边的水湾,穿过楚地边塞进入西楼视野。
在何处寄托离别的愁绪,只有那日夜流淌的苍茫江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别离之情和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怀念。开篇“谁能绣衣客,肯驻木兰舟”,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于能够在风景如画之地停留下来,与心爱之人共同享受美好时光的渴望,而这种愿望似乎遥不可及。
接下来的“连雁沙边至,孤城江上秋”,则描绘了一幅壮阔的秋日江景图。长江水波浩瀚,连雁(大雁)在沙洲边飞过,孤城寂寞,秋意浓重。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怀念。
“归帆背南浦,楚塞入西楼”则透露出诗人的行踪。他似乎是在告别某个地方,背离着充满情意的南浦,而那些阻隔在外的山塞(边塞)也象征着内心的情感障碍。
最后,“何处看离思,沧波日夜流”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无尽怀念。沧波代表了流水,也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深沉。诗人似乎在寻找一个地方去抒发、释放自己对离别之人的思念,而这种思念就像江水一样,日夜不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