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馀丹药罢,莲坠宝地空
出处:《题毛中丞华山隐居一首》
明 · 黄省曾
福地华山隩,萝门缭绕通。
石攒圆岛秀,云吐玉台红。
鹤治标尘外,灵书閟枕中。
鼎馀丹药罢,莲坠宝地空。
洞曲飞松雨,堂幽度列风。
碧坛明月满,今复昭毛公。
石攒圆岛秀,云吐玉台红。
鹤治标尘外,灵书閟枕中。
鼎馀丹药罢,莲坠宝地空。
洞曲飞松雨,堂幽度列风。
碧坛明月满,今复昭毛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华山隐居之地的神秘与宁静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华山的自然景观与隐居的氛围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福地华山隩,萝门缭绕通。” 开篇即点明华山作为福地的独特位置,通过“萝门”这一意象,展现了通往隐居之所的幽静与神秘。
“石攒圆岛秀,云吐玉台红。” 描述了华山石岛的秀丽与云雾缭绕的景象,红云映衬下的玉台更添几分仙气。
“鹤治标尘外,灵书閟枕中。” 以鹤喻隐者,象征其远离尘世,心灵纯净;“灵书閟枕中”则暗示隐居者拥有深邃的智慧与知识。
“鼎馀丹药罢,莲坠宝地空。” 这两句可能暗指隐居者已完成了修炼,丹药之功已成,莲花(佛教中常用来象征纯洁与解脱)坠落,宝地似乎也显得空灵而静谧。
“洞曲飞松雨,堂幽度列风。” 描绘了洞穴中的雨水与松林间的微风,进一步渲染了隐居环境的清幽与和谐。
“碧坛明月满,今复昭毛公。” 最后两句,碧绿的坛台在满月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仿佛昭示着毛公(此处可能指毛中丞,即诗题中的主人)的隐居生活虽已过去,但其精神与成就依然被铭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华山隐居环境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美景与超凡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