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淮人为水族,庖脍亦已巧全文

淮人为水族,庖脍亦已巧

宋 · 朱翌
淮人为水族,庖脍亦已巧
田间有鸣鸡,性命得自保。
吴人口垂涎,捕取穷浩渺。
于吴产或多,于淮求则少。
要之业境会,食债良自绕。
予也家淮南,游吴尝草草。
平生下箸处,但觉皆羊枣。
不论赤鲩公,亦及长须老。
何况鼓吹部,可作钟鼎宝。
世间多空中,所见徒有表。
至美不外示,鱼鳖岂皆好。
君看十月鹑,羽翼甚轻矫。
变化须臾间,不念旧池沼。
食鹑乃无言,食蛙或颦愀。
鹑蛙等无二,妄想自颠倒。
舌根无尽期,所得在一饱。
哀哉南路徐,食方说燖煼。
但俱供芋羹,不必著锦袄。
较之食疮痂,岂但能稍稍。

拼音版原文

huáirénwèishuǐpàokuàiqiǎo

tiánjiānyǒumíngxìngmìngbǎo

rénkǒuchuíxiánqiónghàomiǎo

chǎnhuòduōhuáiqiúshǎo

yàozhījìnghuìshízhàiliángrào

jiāhuáinányóuchángcǎocǎo

píngshēngxiàzhùchùdànjuéjiēyángzǎo

lùnchìhuàngōngchánglǎo

kuàngchuīzuòzhōngdǐngbǎo

shìjiānduōkōngzhōngsuǒjiànyǒubiǎo

zhìměiwàishìbiējiēhǎo

jūnkànshíyuèchúnshènqīngjiǎo

biànhuàjiānniànjiùchízhǎo

shíchúnnǎiyánshíhuòpínqiǎo

chúnděngèrwàngxiǎngdiāndǎo

shégēnjìnsuǒzàibǎo

āizāinánshífāngshuōxúnyàn

dàngònggēngzhùjǐnǎo

jiàozhīshíchuāngjiādànnéngshāoshāo

注释

淮人:指淮地的人。
庖脍:烹饪、切脍。
性命:生命。
垂涎:形容非常渴望。
穷浩渺:广阔无垠的水域。
产:产出、资源。
业境会:因职业或环境而形成的饮食习惯。
食债:比喻食物带来的满足感。
淮南:地理位置,淮河以南。
游吴:游历吴地。
羊枣:比喻普通或普通的食物。
赤鲩:一种淡水鱼。
长须老:指年老的大鱼。
鼓吹部:比喻珍贵的演奏鱼类。
钟鼎宝:比喻珍贵的菜肴。
空中:空洞无物。
南路徐:指南方某地的人徐氏。
燖煼:粗陋的食物。
食疮痂:比喻低劣的食物。

翻译

淮地人以水产为食,烹饪技术也很精湛。
田野间鸡鸣声声,生命得以保全。
吴地人口中流露出贪婪,竭力捕捉广阔水域的鱼类。
在吴地,水产丰富;但在淮地,却相对稀缺。
总之,人们因地域差异而饮食各异,食物带来的满足感环绕心头。
我来自淮南,曾在吴地匆匆游历。
一生中品尝过的菜肴,只觉得如同羊枣般滋味。
不管是赤鲩还是大胡子的老鱼,
更不用说那些珍贵的演奏鱼类,它们都是美食。
世间许多事物空洞无物,表面华丽。
真正的美味不会外露,鱼鳖并非都令人喜爱。
你看那十月的鹌鹑,翅膀轻盈矫健。
它们的变化转瞬即逝,不再怀念旧时的池塘。
吃鹌鹑时默默无声,吃蛙或许会皱眉。
鹌鹑和蛙并无高下之分,人的欲望却颠倒黑白。
舌头的满足没有止境,追求的只是那一饱而已。
可悲啊,南路的徐氏,正享用着粗糙的食物。
他们只满足于芋头羹,无需华丽的衣裳。
这比起食用疮痂,又何止是微不足道的差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淮南地区人民的饮食习惯,特别是他们喜欢捕捉并食用田野中的小动物,如鸡、蛙等。通过对比吴地与淮地的不同,诗人表达了一种生活态度,即顺其自然,不强求。

诗中“于吴产或多,于淮求则少”一句,显示了作者对于物资丰稀的看法,认为不必过分追求。接着,“要之业境会,食债良自绕”反映出一种顺应自然、适度消费的生活哲学。

“予也家淮南,游吴尝草草”表明诗人自己也是淮南人,对于吴地的饮食也有所体验。接下来的“平生下箸处,但觉皆羊枣”则是说不论是什么食物,只要能满足饥饿即可,不必过分追求。

后面的内容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甚至连对待音乐的态度也体现出一种内在的平和与满足。最后,“哀哉南路徐,食方说燖煼”一句,可能是在感叹某种生活状态,或是对于那些过分追求口腹之欲的人的一种同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饮食的观察,展现了一种简约、满足、顺应自然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