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气贮胸中,青云委身外
出处:《卯时酒》
唐 · 白居易
佛法赞醍醐,仙方誇沆瀣。
未如卯时酒,神速功力倍。
一杯置掌上,三咽入腹内。
煦若春贯肠,暄如日炙背。
岂独肢体畅,仍加志气大。
当时遗形骸,竟日忘冠带。
似游华胥国,疑反混元代。
一性既完全,万机皆破碎。
半醒思往来,往来吁可怪。
宠辱忧喜间,惶惶二十载。
前年辞紫闼,今岁抛皂盖。
去矣鱼返泉,超然蝉离蜕。
是非莫分别,行止无疑碍。
浩气贮胸中,青云委身外。
扪心私自语,自语谁能会。
五十年来心,未如今日泰。
况兹杯中物,行坐长相对。
未如卯时酒,神速功力倍。
一杯置掌上,三咽入腹内。
煦若春贯肠,暄如日炙背。
岂独肢体畅,仍加志气大。
当时遗形骸,竟日忘冠带。
似游华胥国,疑反混元代。
一性既完全,万机皆破碎。
半醒思往来,往来吁可怪。
宠辱忧喜间,惶惶二十载。
前年辞紫闼,今岁抛皂盖。
去矣鱼返泉,超然蝉离蜕。
是非莫分别,行止无疑碍。
浩气贮胸中,青云委身外。
扪心私自语,自语谁能会。
五十年来心,未如今日泰。
况兹杯中物,行坐长相对。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佛法赞醍醐:赞扬佛法的精深,醍醐比喻佛教的最高真理。仙方誇沆瀣:神仙的药方赞美沆瀣,沆瀣指夜间的露水,象征纯洁。
卯时酒:古代计时法,卯时为早晨5-7点,此时饮酒被认为最佳。
煦若春贯肠:如同春天的暖意贯穿肠胃。
暄如日炙背:像烈日炙烤背部一样热。
华胥国:传说中的理想国,无忧无虑。
混元代:指宇宙初创的时代,混沌未分。
紫闼:皇宫的代称。
皂盖:古代官员的黑色车盖,这里指官职。
五十年来心,未如今日泰:五十年来的心情,没有像今天这样平静。
翻译
佛法虽高妙,赞美醍醐之精粹,神仙的药方也夸赞沆瀣的清露。却不如清晨卯时的酒,其效力神速,功效倍增。
一杯酒放在手掌上,三口饮下进入腹内。
感觉温暖如春风吹过肠胃,热烈如阳光照背。
不只身体舒畅,更增添精神气概。
那一刻忘却了形体束缚,整日忘记穿戴衣帽。
仿佛游历在梦境般的华胥国,疑心回到了混沌初开的时代。
一旦本性得以完全,万事万物都显得微不足道。
半醉半醒间思考过去与未来,感叹世事无常。
荣辱忧喜交织,惶恐度过了二十年。
前年离开了朝廷,今年抛下了官帽。
如同鱼儿返回清泉,蝉儿脱壳飞升。
不再分辨是非,行动自由无拘束。
浩然正气存于胸中,世俗名利置于身外。
扪心自问,自言自语,又有谁能理解呢?
五十年来,心灵从未像今天这般安宁。
更何况这杯中的美酒,我将长久地与它相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清晨(卯时)饮酒的场景,通过对比佛法和仙方,以及强调这种酒带来的神速功效,展现了诗人借助酒精而达到的精神状态。诗中还运用了丰富的想象,比喻酒精如春风贯穿肠脏,如日光炙烤背部,不仅使身体畅快,也增添了志气。
通过“当时遗形骸,竟日忘冠带”一句,可以感受到诗人在饮酒后对物质的超然和精神上的解脱。接着,“似游华胥国,疑反混元代”两句,则将这种醉酒后的体验比喻为一种仙境之旅,使读者感受到了时间与空间的迷离。
诗人通过“一性既完全,万机皆破碎”表达了在这种精神状态下,对世间纷争和烦恼的超脱,以及对内心世界的全然认同。接下来,“半醒思往来,往来吁可怪”则是诗人在半醉半醒之间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
“宠辱忧喜间,惶惶二十载”一句,透露了诗人过去二十年中的种种经历,而今朝终于能够摆脱这些烦恼,达到心灵的平静。紧接着,“前年辞紫闼,今岁抛皂盖”则是对过往与现在生活状态的对比。
最后,诗中通过“去矣鱼返泉,超然蝉离蜕”等意象,强调了诗人对物质束缚的摆脱,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全诗以“浩气贮胸中,青云委身外”收结,表现出一种高洁超逸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