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名梦幻两茫茫,不须苦作秦松考
出处:《五大夫松歌为刘博士元阳赋》
明 · 于慎行
爵名五大夫,其数不必五。
何知非二松,屑屑为之补。
二松五松俱莫论,秦人已没沙丘魂。
金椎驰道迹如扫,此中惟有松枝存。
我观此松颜色古,干如虬龙质如土。
鸾楼鹤舞几千秋,犹忆当年岩畔雨。
自有此山即有松,百木之长五岳宗。
秋声不断天门路,海气长悬日观峰。
亦不为封荣,亦不因封辱。
兴亡阅尽总无情,何况区区小除目。
济北刘生达者流,题诗旧向松间游。
岁寒岂欲联三友,道远还因寄四愁。
君为博士挂冠早,松号大夫今欲老。
浮名梦幻两茫茫,不须苦作秦松考。
何知非二松,屑屑为之补。
二松五松俱莫论,秦人已没沙丘魂。
金椎驰道迹如扫,此中惟有松枝存。
我观此松颜色古,干如虬龙质如土。
鸾楼鹤舞几千秋,犹忆当年岩畔雨。
自有此山即有松,百木之长五岳宗。
秋声不断天门路,海气长悬日观峰。
亦不为封荣,亦不因封辱。
兴亡阅尽总无情,何况区区小除目。
济北刘生达者流,题诗旧向松间游。
岁寒岂欲联三友,道远还因寄四愁。
君为博士挂冠早,松号大夫今欲老。
浮名梦幻两茫茫,不须苦作秦松考。
鉴赏
这首《五大夫松歌为刘博士元阳赋》由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通过对“五大夫松”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变迁与自然永恒的深刻思考。
诗中以“五大夫”这一称号开篇,引出对松树的赞美,并通过“二松”与“五松”的对比,强调了松树的独特与珍贵。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历史,以“秦人已没沙丘魂”暗示历史的流逝与变迁,而“金椎驰道迹如扫”则描绘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道路的平整,与松树的坚韧形成鲜明对比。
进一步,诗人通过“我观此松颜色古,干如虬龙质如土”来赞美松树的古老与坚韧,仿佛见证了千年的风雨。随后,“鸾楼鹤舞几千秋,犹忆当年岩畔雨”一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松树以生命,仿佛它曾见证过无数的岁月更迭。
“自有此山即有松,百木之长五岳宗”表达了松树在自然界的崇高地位,而“秋声不断天门路,海气长悬日观峰”则描绘了松树周围环境的壮丽与神秘。
接下来,诗人通过“亦不为封荣,亦不因封辱”表达了松树不为外物所动的品质,强调了其内在的坚韧与独立。最后,“兴亡阅尽总无情,何况区区小除目”则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世俗功名的轻视。
诗的结尾部分,通过“济北刘生达者流,题诗旧向松间游”点出了诗的主题,即对刘博士的赞美与敬意。同时,诗人借“岁寒岂欲联三友,道远还因寄四愁”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与情感寄托,最后以“君为博士挂冠早,松号大夫今欲老”和“浮名梦幻两茫茫,不须苦作秦松考”收尾,既是对刘博士的赞誉,也是对自己人生追求的反思与总结。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历史与传统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