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吟一字至万卷,上薄文典旁风骚
出处:《题钟元卿东皋读书处山水新图》
明 · 刘崧
闻君筑室在东皋,十年读书心目劳。
简编浩瀚照夜雪,歌声洒浙凌秋涛。
嗟哉古人不可作,行事心术照毫毛。
桓公徒闻理盐筴,轮扁岂识粕与糟。
唐虞制作烂如日,昧者何以识夔皋。
统传洙泗迨关洛,如绎独茧绝复缲。
厥今文胜道且熄,武弁侧目嗤蓬蒿。
何如酣饮事歌舞,而不车马驰轻豪。
胡为俛促事澹泊,岂有至乐堪陶陶。
飘吟一字至万卷,上薄文典旁风骚。
我时抱琴一来过,春色晴满城东濠。
堂前綵服候甘旨,座上巍冠延俊髦。
感君同岁复同志,饫我至理如餔醪。
我从前年返故里,投笔荷耒思遁逃。
昨观壁间画图好,此景可致车宜膏。
慎毋布衣事献纳,恐有使者来旌旄。
古云识字忧患始,孰谓椎鲁非吾曹。
山林便可谢尘滓,白云悠悠东望高。
简编浩瀚照夜雪,歌声洒浙凌秋涛。
嗟哉古人不可作,行事心术照毫毛。
桓公徒闻理盐筴,轮扁岂识粕与糟。
唐虞制作烂如日,昧者何以识夔皋。
统传洙泗迨关洛,如绎独茧绝复缲。
厥今文胜道且熄,武弁侧目嗤蓬蒿。
何如酣饮事歌舞,而不车马驰轻豪。
胡为俛促事澹泊,岂有至乐堪陶陶。
飘吟一字至万卷,上薄文典旁风骚。
我时抱琴一来过,春色晴满城东濠。
堂前綵服候甘旨,座上巍冠延俊髦。
感君同岁复同志,饫我至理如餔醪。
我从前年返故里,投笔荷耒思遁逃。
昨观壁间画图好,此景可致车宜膏。
慎毋布衣事献纳,恐有使者来旌旄。
古云识字忧患始,孰谓椎鲁非吾曹。
山林便可谢尘滓,白云悠悠东望高。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题钟元卿东皋读书处山水新图》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联“闻君筑室在东皋,十年读书心目劳”表达了对友人刻苦读书的敬佩,以及读书生活带来的辛劳。接着,“简编浩瀚照夜雪,歌声洒浙凌秋涛”运用生动的意象,写读书之勤奋和环境的清幽,夜晚的雪光映照着书籍,歌声随江水传播。
诗人感慨古人学问的深邃,“桓公徒闻理盐筴,轮扁岂识粕与糟”借桓公和轮扁的故事,强调实践与理解的重要性。然后,他以“唐虞制作烂如日,昧者何以识夔皋”暗示古代文明灿烂,但并非所有人都能领悟其精髓。
“统传洙泗迨关洛,如绎独茧绝复缫”进一步阐述儒家学说的传承,如同抽丝剥茧般深入探究。然而,现实是“厥今文胜道且熄,武弁侧目嗤蓬蒿”,学术风气浮躁,武人轻视文士。诗人推崇“酣饮事歌舞”的生活态度,认为不如享受人生,但又批评过于淡泊。
最后,诗人来到友人家中,被热情款待,感叹友情的深厚和真理的滋养。“飘吟一字至万卷,上薄文典旁风骚”赞美友人的才情,自己则怀揣琴来访,欣赏美景。结尾处,诗人告诫友人不必急于献纳,以免招致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读书场景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了对学术追求、人生选择的思考,以及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