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净土匡山社,宗风雪窦禅全文

净土匡山社,宗风雪窦禅

躧履金门下,而来宝树前。
花林开十地,萝径到诸天。
净土匡山社,宗风雪窦禅
田衣参讲席,莫向外人传。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修行与讲学的场景中,展现了佛教文化的深邃与庄严。首句“躧履金门下”以“躧履”(轻步)和“金门”(象征尊贵与神圣)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步入高雅殿堂的氛围,暗示了僧人的身份与地位。接着,“而来宝树前”则进一步点明了地点,宝树常被喻为佛教中的智慧之树,此处暗含了僧人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

“花林开十地,萝径到诸天”两句,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花林象征着佛法的广博与美丽,十地代表了佛教修行的十个阶段,诸天则是佛教中的极乐世界,这两句描绘了僧人修行之路的广阔与深远,以及其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净土匡山社,宗风雪窦禅”中,“净土”指佛教中的理想世界,而“匡山社”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佛教社团或修行场所,表明了僧人所属的宗派与社群。“宗风雪窦禅”则直接提到了禅宗的风格与大师,强调了其修行的宗派特色与精神传承。

最后,“田衣参讲席,莫向外人传”两句,以“田衣”(僧侣的朴素衣物)象征僧人的简朴生活与修行状态,同时“参讲席”表明了僧人参与教学活动,传授佛法。末句“莫向外人传”则表达了对佛法真谛的珍视与保护,暗示了佛教修行的内敛与神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僧人在修行与传播佛法过程中的精神风貌与内心世界,体现了佛教文化中对智慧、理想与道德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