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双钩宛入神,诗境停云互收录
出处:《又用前韵题翁覃溪所摹和靖秋凉三君二札》
清 · 黄景仁
放鹤空亭倚孤麓,残梅零落湖波渌。
寥寥遗墨在人间,不共沈薶一簪玉。
三君八郎知阿谁,得识此公皆不俗。
念友期听烟寺钟,联游迟剪风船烛。
菱角少许致不难,寄钱二索愁未足。
寻常语妙书更遒,此亦何羡西台肉。
学士双钩宛入神,诗境停云互收录。
须眉仿佛想见之,归卧梦绕西湖曲。
空山无人独立久,夜深似有风敲竹。
乞摹万本映窗光,洗眼新泉浸寒菊。
寥寥遗墨在人间,不共沈薶一簪玉。
三君八郎知阿谁,得识此公皆不俗。
念友期听烟寺钟,联游迟剪风船烛。
菱角少许致不难,寄钱二索愁未足。
寻常语妙书更遒,此亦何羡西台肉。
学士双钩宛入神,诗境停云互收录。
须眉仿佛想见之,归卧梦绕西湖曲。
空山无人独立久,夜深似有风敲竹。
乞摹万本映窗光,洗眼新泉浸寒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站在空亭旁,面对着孤独的山麓,湖面上残梅凋零,碧波荡漾。他感叹于翁覃溪遗留的墨迹虽稀疏,却依然珍贵,不亚于沉香中的美玉。诗人提及"三君八郎",暗示他们都是非凡的人物,能欣赏到这样的艺术珍品。
诗人期待与朋友在烟雾缭绕的寺庙中聆听钟声,一同乘船游玩,但遗憾的是,赠送的菱角虽微不足道,却不足以表达他的思念之情。他赞赏翁覃溪的书法之美,认为其寻常言语中蕴含深意,笔力遒劲,甚至不逊于古代名臣的风采。诗人想象着翁覃溪的形象,仿佛能从他的字迹中感受到他的风神和诗境,仿佛置身于西湖的美景之中。
夜晚,诗人独自在空山中久久站立,深夜的风声似乎在敲打着竹子,增添了寂寥之感。他渴望能复制万卷翁覃溪的墨宝,让它们照亮自己的窗棂,同时洗净心灵,如同寒菊浸润在清泉之中。整首诗表达了对翁覃溪才情的敬仰,以及对友情和艺术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