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德业应难及,西夏勋名更不磨
出处:《长白山怀古》
明 · 薛瑄
山回长白重经过,十世怀贤意若何。
饭粥事空荒古寺,读书声歇暗烟萝。
中朝德业应难及,西夏勋名更不磨。
向晚凭谁话忧乐,柏台清夜月明多。
饭粥事空荒古寺,读书声歇暗烟萝。
中朝德业应难及,西夏勋名更不磨。
向晚凭谁话忧乐,柏台清夜月明多。
鉴赏
这首《长白山怀古》由明代诗人薛瑄所作,通过对长白山的描绘与历史人物的追思,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首联“山回长白重经过,十世怀贤意若何”,开篇即以长白山为背景,引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长白山作为自然景观的代表,不仅承载着地理的壮丽,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与历史意义。诗人多次经过此地,心中涌动的是对过往时代贤者的深深怀念,这种情感复杂而深沉,难以言表。
颔联“饭粥事空荒古寺,读书声歇暗烟萝”,进一步描绘了长白山下古寺的景象。这里曾经是文人墨客读书修行之地,如今却显得荒凉寂静,只有偶尔的饭粥之声和读书声在记忆中回响。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繁华与今日萧条的感慨,以及对知识传承与文化延续的忧虑。
颈联“中朝德业应难及,西夏勋名更不磨”,将视角转向历史的比较,指出中朝(指中原地区)的道德与事业难以企及,而西夏的功勋与名声则永载史册。这一对比既是对历史功绩的肯定,也是对当下道德与事业追求的一种反思,提醒人们要珍惜并传承历史的宝贵遗产。
尾联“向晚凭谁话忧乐,柏台清夜月明多”,以傍晚时分的场景结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乐之情。在清冷的夜晚,面对明亮的月光,诗人或许会思考人生的意义、历史的变迁以及个人的得失。这里的“柏台”可能是指古代官署,象征着权力与责任,也暗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与忧虑。
整体而言,《长白山怀古》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文化的深情缅怀以及对现实的深切关注,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