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声漫天壤,头白尚丘壑
出处:《呈贾新之兼简谢子畅》
宋 · 赵蕃
拥衾困朝酲,著帽从宿诺。
我家附东溪,君住穷北郭。
俱悲壹无钱,独愧喜好学。
诗声漫天壤,头白尚丘壑。
去乡今几年,末路得其托。
相望固非远,相见每不数。
所思闻清谈,何意发狂药。
我家附东溪,君住穷北郭。
俱悲壹无钱,独愧喜好学。
诗声漫天壤,头白尚丘壑。
去乡今几年,末路得其托。
相望固非远,相见每不数。
所思闻清谈,何意发狂药。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拥衾:裹着被子。朝酲:早晨酒醒后的困倦。
著帽:戴上帽子。
宿诺:昨晚的约定。
东溪:东边的小溪。
穷北郭:遥远的北方城郭。
俱悲:都感到悲伤。
壹无钱:一贫如洗。
丘壑:山林。
末路:困境。
托:依靠。
相望:遥望。
相见:见面。
清谈:高雅的谈论。
狂药:使人疯狂的事物。
翻译
裹着被子沉睡直到早晨酒醒,戴上帽子遵循昨晚的约定。我家靠近东边的小溪,你居住在遥远的北方城郭。
我们都因贫穷而悲伤,唯独我惭愧自己好学不倦。
诗歌的声音响彻天地,即使白发苍苍,仍醉心于山林之间。
离开家乡已经多年,如今在这困境中找到了依靠。
虽然相隔并不遥远,但见面却总是寥寥无几。
思念你时听到你的高谈阔论,怎料这竟如烈酒般让我疯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写给朋友贾新之和谢子畅的一首赠答诗。诗人以清晨拥被而起,带着酒后的困倦,提帽遵循昨晚的约定,表达了与友人生活环境的对比——自己家靠近东溪,而友人住在偏远的北郊。他们共同面临贫困,但诗人自愧不如友人好学不倦。
诗中提到,尽管年事已高,诗人的创作热情依然高涨,他的诗歌声音响彻天地,即使白发如霜,仍醉心于诗文之中。诗人感叹离乡已久,如今能在此困境中找到寄托,实属不易。他与朋友们虽然相距不远,但相聚的机会却不多。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清谈的向往,希望能与友人深入交流思想,然而这似乎又超出了他们的现实条件,只能在心中想象。整首诗情感真挚,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知识追求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