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智尽天赋,有无何重轻
出处:《一愚为沈廷望赋》
明 · 史鉴
人以智自衒,子以愚自矜。
愚智尽天赋,有无何重轻。
纷纷效愚者,卒获诈以名。
外饰中或殊,居然汨其真。
子能慎自践,斯名方称情。
俞也不可及,回也言如之。
险艰致其力,退省发其私。
愚于此何有,圣言当不欺。
愚智尽天赋,有无何重轻。
纷纷效愚者,卒获诈以名。
外饰中或殊,居然汨其真。
子能慎自践,斯名方称情。
俞也不可及,回也言如之。
险艰致其力,退省发其私。
愚于此何有,圣言当不欺。
鉴赏
这首诗探讨了智慧与愚钝的相对性以及社会对这两者的不同态度。诗人通过对比“智”与“愚”的形象,揭示了社会中人们为了名声和地位,往往选择模仿所谓的“愚钝”,实际上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着狡猾与欺诈。诗人强调了个人应坚守自我,不被外界评价所左右,追求真实与内心的平静。
诗中提到“纷纷效愚者,卒获诈以名”,意指许多人表面上装作愚钝,实际上却通过这种伪装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获取了名声。接着,“外饰中或殊,居然汨其真”,指出这些人的外部表现与内心真实想法可能大相径庭,他们的真实意图往往被掩盖在虚假的面具之下。
诗人进一步鼓励人们要谨慎地走自己的路,追求符合自己本心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盲目追求社会的认同或虚名。他引用了“俞也不可及,回也言如之”,借用孔子弟子颜回的例子,强调了坚守道德原则的重要性,即使无法达到完美的境界,也要像颜回那样,言行一致,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最后,“险艰致其力,退省发其私”,意味着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人们应该发挥自己的力量,同时在成功后进行反思,审视自己的动机和行为。诗人提醒读者,真正的智慧并不在于表面的愚钝或聪明,而在于如何真诚地面对自己,追求内心的真正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愚”与“智”的辩证思考,表达了对个人独立思考、坚守本性和追求内心真实价值的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