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响高峰老古锥,名山随地见威仪
出处:《长者峰》
明 · 成鹫
久响高峰老古锥,名山随地见威仪。
天花过眼能无着,霜雪盈头总不知。
稳坐枯禅同木石,长留古镜照须眉。
海螺吹落千山月,正是无情说法时。
天花过眼能无着,霜雪盈头总不知。
稳坐枯禅同木石,长留古镜照须眉。
海螺吹落千山月,正是无情说法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在长者峰上修行的场景,充满了深邃的禅意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久响高峰老古锥”,开篇即以“老古锥”形象地描绘了高僧在高峰上的长久修行,仿佛那古老的禅杖在山风中回响,象征着岁月的沉淀与修行的坚定。“名山随地见威仪”,则展现了高僧无论身处何地,其修行的威严与智慧都如名山一般,自有一番气度与风采。
“天花过眼能无着,霜雪盈头总不知”,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一方面赞叹高僧心如止水,即使天降天花也视若无睹;另一方面又表现了高僧年事已高,满头白发,却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平静与清明。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体现了高僧对世间繁华与个人衰老的淡然态度。
“稳坐枯禅同木石,长留古镜照须眉”,进一步刻画了高僧的修行状态,如同枯禅一般与周围的自然融为一体,既不为外界所动,也不被自我所扰。同时,通过“古镜”这一比喻,强调了高僧内心如同明镜般清澈,能够映照出自己的真我。
“海螺吹落千山月,正是无情说法时”,最后两句以生动的想象,描绘了高僧在静默中以海螺之声传法的情景。海螺声穿透群山,仿佛是无情却充满智慧的法音,触动人心。这不仅展现了高僧的法力深厚,更体现了佛法的普世性和深远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高僧修行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佛教修行的境界与智慧,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充满了哲理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