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入虚襟,明如素抱,皎然尘念都消
出处:《庆春宫二首》
清 · 端木埰
澄碧销云,空青耀彩,一轮高揭重霄。
清入虚襟,明如素抱,皎然尘念都消。
静聆更漏,渐搀入,高风树梢。
闲庭深伫。
如水清晖,相对终宵。
当年报国焦劳,臣节光明,天日同昭。
帘外秋光,云边夜色,也曾看月无憀。
绕阶行处,听秋蟀,瑶琴倦调。
千秋如见,今月曾经,照影征袍。
清入虚襟,明如素抱,皎然尘念都消。
静聆更漏,渐搀入,高风树梢。
闲庭深伫。
如水清晖,相对终宵。
当年报国焦劳,臣节光明,天日同昭。
帘外秋光,云边夜色,也曾看月无憀。
绕阶行处,听秋蟀,瑶琴倦调。
千秋如见,今月曾经,照影征袍。
鉴赏
这首《庆春宫二首(其二)》由清代诗人端木埰所作,以月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月光的细腻感受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首句“澄碧销云,空青耀彩,一轮高揭重霄”描绘了一幅月光洒满天空的壮丽景象,澄澈的月光穿透云层,映照着一片碧蓝的天空,一轮明月高悬于苍穹之上,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高远。
接下来,“清入虚襟,明如素抱,皎然尘念都消”,诗人通过月光的照射,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仿佛所有的杂念都被这清冷的月光洗净,内心变得纯净而清明。
“静聆更漏,渐搀入,高风树梢”,在寂静的夜晚,诗人倾听更漏的声音,月光逐渐融入高处的树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氛围。
“闲庭深伫。如水清晖,相对终宵”,诗人独自站在庭院中,与月光相对,直到深夜,月光如同流水般清澈,照亮了整个夜晚。
“当年报国焦劳,臣节光明,天日同昭”,诗人回忆起过去为国家付出的努力,心中充满了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这种光明的臣节如同天日一般,照亮了历史的长河。
“帘外秋光,云边夜色,也曾看月无憀”,诗人想象自己曾在帘外欣赏秋夜的景色,看着月亮在云边缓缓移动,虽然有时感到孤独,但月光总能给予心灵慰藉。
“绕阶行处,听秋蟀,瑶琴倦调”,诗人漫步在台阶之间,听着秋虫的鸣叫,仿佛在弹奏瑶琴,却因疲倦而停止了演奏。
“千秋如见,今月曾经,照影征袍”,诗人感慨,无论千年之后,还是现在,这轮明月都能见证他的身影,如同他曾经披甲征战的袍子一样,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人生深刻的思考和感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