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得三斤寒水玉,炼成一颗夜明珠
出处:《丹诗》
宋 · 白玉蟾
太乙坛前偃月炉,不消柴炭及吹嘘。
金翁跨虎归瑶阙,姹女骑龙到雪壶。
采得三斤寒水玉,炼成一颗夜明珠。
从兹只用抽添法,产个婴儿一似渠。
金翁跨虎归瑶阙,姹女骑龙到雪壶。
采得三斤寒水玉,炼成一颗夜明珠。
从兹只用抽添法,产个婴儿一似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太乙坛:道教中的神仙修炼场所。偃月炉:形状如弯月的炼丹炉。
柴炭:用来燃烧的木柴和煤炭。
吹嘘:此处指煽风点火。
金翁:指仙人或尊贵的老者。
瑶阙:仙境中的宫殿。
姹女:道教中女性神仙的代称。
雪壶:可能指冰寒之地或象征纯洁的地方。
寒水玉:神话中的珍贵矿物。
夜明珠:传说中夜间发光的宝珠。
抽添法:道教炼丹的一种方法。
婴儿:此处可能象征新生或成果。
渠:他,指代前面提到的仙人。
翻译
在太乙坛前放置着偃月炉,无需燃烧木柴也不用煽风点火。金色的老翁骑着老虎返回玉宫,美丽的少女乘坐龙车来到冰雪之壶。
采集了三斤寒冷的水玉,炼制出一颗夜明珠。
从此只需运用抽添的法门,就能产出一个婴儿,就像他一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修炼丹药的奇幻画面,语言优美,想象丰富。太乙坛前,偃月炉中不需柴炭也无需吹嘘,便能炼制丹药,这是对道家修炼之术的一种夸张描述,显示了作者对神仙方术的向往和迷信。
金翁跨虎归瑶阙,姹女骑龙到雪壳,这两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金翁(指凤凰)乘虎而行,瑶阙(仙宫之意),以及姹女(美貌女子)跨龙至雪壳,都展示了超凡脱俗的神仙世界,充满了仙气和幻想色彩。
采得三斤寒水玉,炼成一颗夜明珠,这里“寒水玉”可能指的是清晨露水之中的晶莹剔透,而“夜明珠”则是传说中能在黑暗中发光的宝石。这两句诗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强调了修炼丹药的神奇效果。
最后一句“从兹只用抽添法,产个婴儿一似渠”,则表达了一种将道家修炼之术与生育结合起来的奇特想法。这里的“抽添法”可能是一种神秘的养生或修炼方法,而“产个婴儿一似渠”则是对这种方法效果的一种夸张说法,渠可能指的是某种仙人或具有特别能力的人物。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仙境和道家方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超脱凡尘、追求永生不老的向往,以及对神秘世界的无限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