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泥匍匐入学宫,马瘦翻愁足无力
出处:《答顾郎中华玉》
明 · 徐祯卿
昔居长安西,今居长安北。
蓬门卧病秋潦繁,十日不出生荆棘。
牵泥匍匐入学宫,马瘦翻愁足无力。
慵疏颇被诸生讥,虚名何用时人识。
京师卖文贱于土,饥肠不救齑盐食。
去年作吏在法曹,月俸送官空署职。
床头一瓮不满储,囊里无钱作沽直。
归来困顿不得醉,儿女荒凉妇叹息。
今年调官去懊恼,苦笑先生禄太啬。
釜中粟少作糜薄,白碗盛来映肤色。
丈夫但免沟壑辱,日饮藜羹胜羊肉。
平生富贵亦何有,羸躯幸自弛耕牧。
但愿时丰民物安,官府清廉盗贼伏。
人歌鼓腹厌粱菽,先生虽病甘苜蓿。
一朝雷雨濯亨衢,坐见诸公执中轴。
先生翛然卷怀退,茆斋归向南山卜。
蓬门卧病秋潦繁,十日不出生荆棘。
牵泥匍匐入学宫,马瘦翻愁足无力。
慵疏颇被诸生讥,虚名何用时人识。
京师卖文贱于土,饥肠不救齑盐食。
去年作吏在法曹,月俸送官空署职。
床头一瓮不满储,囊里无钱作沽直。
归来困顿不得醉,儿女荒凉妇叹息。
今年调官去懊恼,苦笑先生禄太啬。
釜中粟少作糜薄,白碗盛来映肤色。
丈夫但免沟壑辱,日饮藜羹胜羊肉。
平生富贵亦何有,羸躯幸自弛耕牧。
但愿时丰民物安,官府清廉盗贼伏。
人歌鼓腹厌粱菽,先生虽病甘苜蓿。
一朝雷雨濯亨衢,坐见诸公执中轴。
先生翛然卷怀退,茆斋归向南山卜。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祯卿的《答顾郎中华玉》,表达了诗人从长安西迁至北后的困顿生活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自己因病卧床、生活贫寒、官场失意的情景,反映出当时文人士大夫的艰难处境。诗人以“蓬门卧病”、“牵泥入学宫”等形象,展现了其生活的艰辛与求学的决心。他对官场的冷漠和对清廉政治的期盼,体现在“京师卖文贱于土”、“官府清廉盗贼伏”的愿望中。
诗中“去年作吏在法曹,月俸送官空署职”揭示了官场的腐败,而“归来困顿不得醉,儿女荒凉妇叹息”则流露出家庭生活的困苦。诗人以“丈夫但免沟壑辱,日饮藜羹胜羊肉”表达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以及对社会公正的渴望。
最后,诗人以“先生翛然卷怀退,茆斋归向南山卜”表达出淡泊名利、退隐山林的决心,同时也寄寓了对未来的希望,期待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体现了徐祯卿诗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