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丸已堕睥睨墙,烧烛侯家方嫁妹
出处:《印无数》
清 · 黎士弘
亦何累累,亦何辈辈。
大者丞相尚书御史大夫章,细琐参军丞簿尉。
大笥小簏声琅琅,还想当时尽朝贵。
书生白面朝典铨,夕卷黄河拥高旆。
豪奴千指坐索人,巨室高门闲过醉。
一丸已堕睥睨墙,烧烛侯家方嫁妹。
楚猴虽沐冠常裂,《春秋》大义应书贼。
岂有中心事主为国恩,日日雕铜分暴客。
生不足怜死不惜,阴风吹满秋灯湿。
狼籍头颅杂土飞,独余废印高屋脊。
大者丞相尚书御史大夫章,细琐参军丞簿尉。
大笥小簏声琅琅,还想当时尽朝贵。
书生白面朝典铨,夕卷黄河拥高旆。
豪奴千指坐索人,巨室高门闲过醉。
一丸已堕睥睨墙,烧烛侯家方嫁妹。
楚猴虽沐冠常裂,《春秋》大义应书贼。
岂有中心事主为国恩,日日雕铜分暴客。
生不足怜死不惜,阴风吹满秋灯湿。
狼籍头颅杂土飞,独余废印高屋脊。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黎士弘的《印无数》描绘了一幅官场腐败、权贵奢靡的画卷。诗中通过“累累”、“辈辈”的叠词,形象地展示了官僚阶层的繁多和等级森严。从丞相、尚书到低级官吏,各类官员的印章声响不绝于耳,象征着权力与财富的积累。
诗中以“书生白面朝典铨,夕卷黄河拥高旆”形容读书人通过科举步入仕途,白天掌握选拔权,夜晚则沉溺于宴饮享乐。豪奴索人、巨室豪门的奢侈生活与“一丸已堕睥睨墙”所暗示的贿赂丑行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楚猴虽沐冠常裂,《春秋》大义应书贼”运用比喻,讽刺那些表面上遵循礼法,实则背离道义的官员。诗人批评他们不以国家利益为重,反而将权力用于个人私利,甚至嫁祸于人。
“生不足怜死不惜,阴风吹满秋灯湿”表达了对这些人的悲凉态度,他们的生命既无价值又无人怜悯,死后只剩下一堆狼藉,只有废弃的官印孤零零地留在高屋脊上,象征着他们的权势和荣耀已成过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冷峻的笔触揭露了清代官场的腐败现象,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和深刻的社会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