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濠梁古县城,结束赴王程全文

濠梁古县城,结束赴王程

唐 · 无可
濠梁古县城,结束赴王程
道路携家去,波涛隔月行。
车临芳草下,吏踏落花迎。
暮郭山遥见,春洲鸟不惊。
风烟谯国远,桑柘楚田平。
何以书能化,长淮彻海清。

拼音版原文

háoliángxiànchéngjiéshùwángchéng
dàoxiéjiātāoyuèxíng

chēlínfāngcǎoxiàluòhuāyíng
guōshānyáojiànchūnzhōuniǎojīng

fēngyānqiáoguóyuǎnsāngzhèchǔtiánpíng
shūnénghuàchánghuáichèhǎiqīng

注释

濠梁:古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历史上曾为县城。
结束:准备妥当,整理行装。
王程:指前往朝廷或君主所在地的行程。
道路:行程,路途。
波涛:比喻路途中的艰难险阻。
隔月行:形容旅途漫长,仿佛与世隔绝多时。
车临:车驾到达。
芳草:散发香气的草,常用来形容美好的自然景色。
吏踏:指地方小吏前来迎接。
落花迎:落花满地,象征春天及欢迎的场景。
暮郭:傍晚时的城郭。
春洲:春天的沙洲。
风烟:风中的烟雾,这里形容远方景物模糊。
谯国:古地名,泛指古代地域,此处在诗中可能代指远方。
桑柘:桑树和柘树,常见的树木,代表乡村田园风光。
楚田:楚地的田野,楚为古国名,此指广阔的南方地区。
何以:凭什么,如何。
书能化:通过文化、教育来感化人心。
长淮:指淮河,此处特指其较长的流域。
彻海清:直至海边都清澈,比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翻译

在古老的濠梁县城边,踏上行程去往帝王的都城。
携家带口行进在道路上,翻越波涛好似穿越了时间。
马车驶过芳香的草地,官吏踏着落花前来迎接。
傍晚时分,远处的城郭依稀可见,春日沙洲上鸟儿也不受惊扰。
谯国之地在风烟中显得遥远,楚地田野上的桑树和柘树铺展平整。
如何以文书教化人心,让长长的淮河直到海边都清澈安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县城别离的画面,通过对濠梁古县城的描述和送别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于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

“濠梁古县城”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中的地点,同时也为下文设定了一种怀旧的情感。接着,“结束赴王程”则表明了送别之行的目的地和情境,王程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是某人的名字,但在这里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方向、一种任务。

“道路携家去”显示出诗人对朋友一家将要远行的情形,以及这次告别带来的离愁别绪。“波涛隔月行”则通过水面的波涛和夜晚的明月,渲染了一种分离中难以跨越的距离感。

“车临芳草下”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送别时车辆停靠在鲜花盛开的芳草之下的情景,而“吏踏落花迎”则展现了官府差役踏过春日落花前来迎接的情形,表现出一种对待遇的尊重和急迫。

“暮郭山遥见”表达了送别后的留恋和远望,“春洲鸟不惊”则描写了一种自然界与人类活动相互独立的和谐画面,即便是人声鼎沸,春天的小岛上的鸟儿也不感到惊慌。

“风烟谯国远”一句通过风和烟雾来烘托出国土的辽阔,而“桑柘楚田平”则描绘了一种农耕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家园和土地的深情。

最后,“何以书能化,长淮彻海清”可能是在表达一种通过文字来传递情感、超越空间的愿望,同时也暗示着水流从江淮直抵大海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心中的豪迈和对远方朋友的祝福。

这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送别的情境,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