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祐更秋律,明堂奉帝禋
出处:《大飨明堂庆成诗》
宋 · 王圭
皇祐更秋律,明堂奉帝禋。
粢盛虽荐德,霜露本怀亲。
于赫朝三后,无文秩百神。
九筵交玉币,重屋近星辰。
邃幄留飙御,清坛堕月津。
衣冠汉仪旧,金石舜韶新。
受胙开宣室,鸣钟降紫宸。
群阴先伏旦,协气斗回春。
灵贶丛千祝,丰恩渗四垠。
惭非老辞笔,徒学颂尧人。
粢盛虽荐德,霜露本怀亲。
于赫朝三后,无文秩百神。
九筵交玉币,重屋近星辰。
邃幄留飙御,清坛堕月津。
衣冠汉仪旧,金石舜韶新。
受胙开宣室,鸣钟降紫宸。
群阴先伏旦,协气斗回春。
灵贶丛千祝,丰恩渗四垠。
惭非老辞笔,徒学颂尧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皇祐:宋仁宗年号。秋律:秋天的律令,指时节转换。
明堂:古代举行大典的场所。
粢盛:祭祀用的谷物。
秩:次序,这里指祭祀神祇。
邃幄:深邃的帷帐。
飙御:龙凤御风。
宣室:古代帝王接见群臣的地方。
鸣钟:敲响钟声。
协气:和谐的气候。
灵贶:神灵的赐福。
颂尧人:赞美尧帝的人。
翻译
皇祐年间秋意更深,明堂祭祀尊奉天帝的礼仪。虽然祭品献上美德,但实质上是对祖先的怀念。
显赫的朝堂聚集了三位皇后,众多神祇无言地接受祭祀。
九张祭台交错着玉币,高大的殿堂接近星辰的光辉。
深邃的帷幕中留下龙凤的御风,清冷的祭坛映照着月光。
衣冠制度遵循汉代旧制,音乐则融入了舜帝的韶乐新篇章。
在宣室接受祭肉,钟声从紫宸殿降下。
群阴消散迎接黎明,万物协和春天回归。
无数的祝福汇聚,深厚的恩泽润泽四方。
我惭愧并非老练的诗人,只是效仿歌颂圣贤尧帝。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祭祀典礼,充满了对皇帝的颂扬和对传统礼仪的尊崇。开篇“皇祐更秋律”即设定了一个庄严肃穆的氛围,随后“明堂奉帝禋”则指明了祭祀的地点是在明堂,并且是为了向皇帝表达忠诚和敬意。
诗中的“粢盛虽荐德,霜露本怀亲”表现了祭品丰富以及自然界对皇室的恩惠,而“于赫朝三后,无文秩百神”则强调了皇权的尊贵和无与伦比的地位。接下来的“九筵交玉币,重屋近星辰”描绘了一场宏伟壮观的祭祀仪式,其中“九筵”可能指的是九种不同的祭品或礼器,而“玉币”则象征着纯洁和珍贵,“重屋近星辰”则让人联想到高大雄伟的建筑与天上的星辰相呼应,显现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诗的后半部分继续强调了祭祀的庄严和皇权的神圣。其中“邃幄留飙御,清坛堕月津”描绘了一种既神秘又清冷的场景,而“衣冠汉仪旧,金石舜韶新”则指出了传统与创新之间的结合。此外,“受胙开宣室,鸣钟降紫宸”中的“受胙”可能是指祭祀时接受神灵恩泽,而“鸣钟降紫宸”则象征着天子的威严和权力。
最后,“群阴先伏旦,协气斗回春”和“灵贶丛千祝,丰恩渗四垠”分别表现了对自然界的顺应以及皇帝恩泽的普及。诗末尾的“惭非老辞笔,徒学颂尧人”则流露出作者对于自己文学才能的谦逊,以及对古代圣君尧舜的敬仰。
总体来看,这首诗是一篇典型的宫廷祭祀颂诗,通过精美的词汇和深厚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皇权的尊崇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