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残山鸟人偏老,摘得琪花兴自宽
出处:《罗浮诗》
明 · 释古云
高高万仞湿衣寒,天外孤筇不怕难。
绝壁眼空低尽放,平崖魂倦绕初安。
啼残山鸟人偏老,摘得琪花兴自宽。
且把云庵笼日影,好声吟与葛洪看。
绝壁眼空低尽放,平崖魂倦绕初安。
啼残山鸟人偏老,摘得琪花兴自宽。
且把云庵笼日影,好声吟与葛洪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攀登罗浮山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句“高高万仞湿衣寒”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山之高峻,连衣襟都被寒气浸湿,营造出一种凛冽的氛围。接着,“天外孤筇不怕难”则表现了诗人面对艰难险阻时的勇敢与坚定,即使在天际之外,手持一根竹杖,也不畏惧任何困难。
“绝壁眼空低尽放,平崖魂倦绕初安”两句,通过视觉和心理的双重描写,展现了登山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绝壁之上,目光所及之处,仿佛一切都被放低了,而到了平坦的山崖,心灵也得到了最初的安慰。这种情感的起伏,与登山的物理过程相呼应,生动地表达了旅途中的心境变化。
“啼残山鸟人偏老”一句,借山鸟的啼叫和人的衰老,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增添了一层深沉的情感色彩。而“摘得琪花兴自宽”则转为对美好事物的发现和内心的愉悦,摘取了象征着美好与希望的琪花,让心情为之舒畅。
最后,“且把云庵笼日影,好声吟与葛洪看”表达了诗人想要在云庵中停留,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并期待与古代隐士葛洪分享这份喜悦的愿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登山过程中的自然景观、内心体验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充满了诗意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