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象撑狞盼,残碑拓坏棱
出处:《治圃杂书二十首 其十八》
宋末元初 · 方回
远石疑堪取,层崖试共登。
偶游梵王舍,略话祖师灯。
怪象撑狞盼,残碑拓坏棱。
世间何不有,巢贼亦斋僧。
偶游梵王舍,略话祖师灯。
怪象撑狞盼,残碑拓坏棱。
世间何不有,巢贼亦斋僧。
注释
远石:远处的石头。疑堪取:似乎可以搬取。
层崖:层层悬崖。
试共登:尝试攀登。
偶游:偶然游览。
梵王舍:佛王的住所。
祖师灯:祖师的灯火传承。
怪象:奇异景象。
撑狞盼:凶猛地瞪视。
残碑:残破的石碑。
拓坏棱:边缘模糊不清。
世间:世间。
何不有:为何没有。
巢贼:强盗。
亦斋僧:也能斋戒成为僧人。
翻译
远处的石头似乎可以搬取,层层悬崖尝试攀登。偶然游览佛王的住所,简短交谈关于祖师的灯火传承。
奇异的景象凶猛地瞪视着,残破的石碑边缘模糊不清。
这世间为何没有,强盗也能斋戒成为僧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游历的景象和心境。开头“远石疑堪取,层崖试共登”表达了诗人对险峻山势的探索与攀登,其中“疑堪”和“试共登”透露出一种谨慎而又坚定的探险态度。
接着,“偶游梵王舍,略话祖师灯”则是诗人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梵王舍可能是指佛教或道教中的某个仙境,而“祖师灯”象征着智慧与指导。这里表现了诗人对宗教文化的尊崇和追求。
第三句“怪象撑狞盼,残碑拓坏棱”中,“怪象”可能指的是山中奇特的岩石形态,而“撑狞盼”则是对这些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残碑拓坏棱”则表达了时间流逝与历史遗迹的沧桑感。
最后,“世间何不有,巢贼亦斋僧”诗人似乎在提问为什么世界上不能和谐共存,即便是那些通常被视为对立的存在,如“巢贼”(比喻小人)与“斋僧”(比喻高洁之士),也应该能够像山中禽兽一样,各自有所栖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生命智慧的追问,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