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旁倚态亦奇,偃盖静觉春阴移
出处:《戒坛古松歌》
清 · 洪亮吉
沿山西行日光断,一松如龙黑天半。
松根一龙干九龙,欲攫台殿凌虚空。
虬枝北出风力驶,五里亭边落松子。
苍然一顶常宿云,巢鹤不敢呼其群。
枝蟠入石石不知,石窾常见生灵芝。
年深力厚触山破,根断犹穿北山过。
客行破晓即看松,高下楼阁清光中。
南枝迎阳日气浓,北枝腊雪犹未融。
倦时眠松根,醒时看松色。
山僧爱松亦如客,隔岁松花饷人食。
一株旁倚态亦奇,偃盖静觉春阴移。
复有一株云气重,一风微吹干俱动。
其余八九纵复横,倾耳总作龙吟声。
初唐武德至今远,山古寺古涛声平。
我留三宿非爱山,松下百匝偏忘还。
君不见看松如我亦无两,黄海终南各千丈。
松根一龙干九龙,欲攫台殿凌虚空。
虬枝北出风力驶,五里亭边落松子。
苍然一顶常宿云,巢鹤不敢呼其群。
枝蟠入石石不知,石窾常见生灵芝。
年深力厚触山破,根断犹穿北山过。
客行破晓即看松,高下楼阁清光中。
南枝迎阳日气浓,北枝腊雪犹未融。
倦时眠松根,醒时看松色。
山僧爱松亦如客,隔岁松花饷人食。
一株旁倚态亦奇,偃盖静觉春阴移。
复有一株云气重,一风微吹干俱动。
其余八九纵复横,倾耳总作龙吟声。
初唐武德至今远,山古寺古涛声平。
我留三宿非爱山,松下百匝偏忘还。
君不见看松如我亦无两,黄海终南各千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沿山路行走所见的古松景象,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松树的雄姿与神秘气息。首句“沿山西行日光断”渲染了环境的幽暗,而“一松如龙黑天半”则突显了松树的高大和威严。接着,诗人通过“松根一龙干九龙”形象地描绘了松干的奇特形状,仿佛要直冲云霄。
松树的力量和生命力在“虬枝北出风力驶”和“五里亭边落松子”中得以展现,而“苍然一顶常宿云”则写出松树顶部常有云雾缭绕的神秘感。松根深入石中,生长出灵芝,象征着生机与祥瑞,而“根断犹穿北山过”则展示了其坚韧不拔的特性。
诗人通过“客行破晓即看松”描绘了游客对松树的喜爱,南枝热烈迎阳,北枝积雪未融,形成鲜明对比。松树不仅是观赏的对象,也是休息的所在,山僧对松的爱护与诗人相似,甚至以松花款待行人。
最后,诗人感慨古松的历史悠久,“初唐武德至今远”,并表达自己因喜爱而流连忘返,感叹世间能欣赏松之美的人并不多。整首诗以松树为线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魅力和诗人的情感寄托,语言质朴,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