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版原文
客侈言告予,二月春烂如。
后过前不及,於今正丰腴。
况复晴暄久,行乐人联车。
时鸟啼葫芦,酤酒醉且呼。
游子偕游女,争先耀街衢。
被恼诉无处,半是颠狂徒。
昔人秉烛游,过时欲何娱。
恨公独抱病,与时不相扶。
容膝斗大室,呻吟何时苏。
奇花将衰谢,绿叶将扶疎。
闻鸟声辄善,能似五仰无。
予谓客所羡,眩於形色欤。
竞千红万紫,锦绣不足铺。
变千态万状,彩绘不可图。
无一非形色,乃生理绪余。
耳目不能思,心冥独荒芜。
形形色色者,根本何取诸。
藏用而显仁,显微元不殊。
徒见形色者,不识精在粗。
抑岂知造物,不知彼在吾。
中和万物育,皆备我不诬。
造物莫穷极,形色才斯须。
物既惟我造,何尝离须臾。
见即常自见,非二常与俱。
卧游不必动,遍游靡所拘。
不在行且疾,速至其神乎。
春工尽天巧,众妙何可誉。
病我一形色,千万曾不(病去丙加俞)。
我室非斗大,宇宙此一庐。
徒以我视我,无怪为我吁。
徒以斗视室,宜谓局不舒。
或者病不乐,我乐人莫逾。
反是彼游人,非乐徒驰驱。
仅与蜂蝶辈,逐逐飞盈途。
二月虽将尽,吾即风舞雩。
客心犹未悟,笑我何其愚。
鉴赏
诗人在春日对友人的描述中展现了自己因病痛苦的独特感受。开篇即以“二月春烂如”描绘出初春景象,生机勃发,但诗人并未沉浸于这份繁华之中,而是以一种超然的态度表达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在描述自然美景和人们游乐时,诗人的心境却显得格外。他们感慨于昔日的快乐已不再能享受,如今独自承担病痛,这份孤独与时代的背离让人感到无奈。而那“奇花将衰谢,绿叶将扶疏”的景象,更是在提醒着诗人生命的脆弱和转瞬即逝。
诗中“形色”一词出现多次,它不仅是对外在世界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诗人似乎在告诫世人,真正的美好并不在于表象,而是在于那无形的精神和内在的宁静中寻得。
末尾,“二月虽将尽,吾即风舞雩”一句,透露出诗人的超脱与自我解脱之情。尽管身处疾病之中,但诗人仍旧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仿佛在告诉我们,即便是在最不如意的情况下,也能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比健康的人们游乐与自己病痛的独特感受,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和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