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百年不觉皤双鬓,一字谁能断数髭全文

百年不觉皤双鬓,一字谁能断数髭

出处:《病起十首 其九
宋 · 刘克庄
变风而下世无诗,幼学西昆壮耻为。
老去仅名小家数,向来曾识大宗师。
百年不觉皤双鬓,一字谁能断数髭
诚叟放翁几曾死,著鞭万一许肩随。

注释

变风:比喻风格独特或罕见的诗歌。
幼学:年轻时的学习。
西昆:西昆体,唐代的一种诗歌流派。
耻:感到羞耻。
仅:仅仅。
小家数:小有名气的诗人。
大宗师:文学大家。
皤:形容头发斑白。
断数髭:断句,指理解并划分诗句。
诚叟:确实如老人。
放翁: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宋代著名诗人。
著鞭:激励,鞭策。
肩随:追随,此处指学习和敬仰。

翻译

世间不再有变风般的诗歌流传,年轻时我以学习西昆体为耻。
年老后我只是小有名气的诗人,曾经也认识过文学大家。
百年过去,两鬓已斑白,连一字也难以断句。
诚然,像陆游那样才华横溢的人仿佛从未离开,他们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

鉴赏

此诗乃宋代刘克庄所作,名为《病起十首(其九)》。诗中流露出诗人对自身文学成就的自谦与反思,以及对于时光易逝和个人生命有限的深刻感悟。

“变风而下世无诗”一句,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己并未留下能够传之久远的诗作,这里的“变风”指的是文学风格或诗歌艺术的流变。接着,“幼学西昆壮耻为”,则是说年轻时学习《易经》中的《西昆》篇章,到了壮年却感到羞愧,因为并未有所建树。

“老去仅名小家数”意味着诗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只剩下了微不足道的小名气,而非广泛流传。紧接着,“向来曾识大宗师”,则表明诗人曾经认识过一些伟大的文学大家,但这并未带给他多少实际的帮助或认可。

“百年不觉皤双鬓”一句,描绘了时光飞逝,头发转瞬间白如霜雪。随后,“一字谁能断数髭”,则是在询问是否有人能够通过单个文字就判断出诗人的寿命。

最后两句,“诚叟放翁几曾死,著鞭万一许肩随”,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死亡的警觉。这里的“诚叟”指的是古代的隐者或高士,而“放翁”则是刘克庄的别称。诗句中的“我几曾死”,可以理解为诗人经历了多次生与死的边缘,感慨万千。在“著鞭万一许肩随”中,则透露出了诗人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他希望能够继续创作,即使只是一字之转。

总体来看,此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一个深具才华却又自谦且对未来有着复杂情感的文学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