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当对石饮,万事付等闲
宋 · 苏轼
都城日荒废,往事不可还。
惟馀古苑石,漂散尚人间。
公来始购蓄,不惮道里艰。
忽从尘埃中,来对冰雪颜。
瘦骨拔凛凛,苍根漱潺潺。
唐人惟奇章,好石古莫攀。
尽令属牛氏,刻凿纷斑斑。
嗟此本何常,聚散实循环。
人失亦人得,要不出区寰。
君看刘李末,不能保河关。
况此百株石,鸿毛于泰山。
但当对石饮,万事付等闲。
惟馀古苑石,漂散尚人间。
公来始购蓄,不惮道里艰。
忽从尘埃中,来对冰雪颜。
瘦骨拔凛凛,苍根漱潺潺。
唐人惟奇章,好石古莫攀。
尽令属牛氏,刻凿纷斑斑。
嗟此本何常,聚散实循环。
人失亦人得,要不出区寰。
君看刘李末,不能保河关。
况此百株石,鸿毛于泰山。
但当对石饮,万事付等闲。
注释
都城:古代首都。荒废:废弃,荒凉。
往事:过去的经历。
古苑:古老的园林。
购蓄:收购并收藏。
道里:道路,路程。
尘埃:灰尘,比喻世俗。
冰雪颜:洁白如冰雪的面容。
凛凛:威严的样子。
潺潺:流水声。
唐人:唐代的人。
奇章:奇特的诗篇。
好石:珍贵的石头。
聚散:聚集和分散。
区寰:小小的天地,这里指人间。
刘李末:刘李家族的衰败。
河关:重要的地理位置。
鸿毛:比喻极轻的事物。
泰山:比喻极大的事物。
翻译
京城日渐荒凉废弃,过去的时光无法追回。只剩下古老的园林石,散落在人间各处。
您来了才开始收购收藏,不畏路途遥远艰辛。
它们忽然从尘土中显现,面对你如冰雪般洁净的面容。
瘦骨嶙峋,苍老的根须潺潺流水声中摇曳。
唐代人只欣赏奇特的篇章,好石年代久远无人问津。
如今都归牛氏所有,上面刻满了斑驳的痕迹。
感叹这些石头原本无常,聚散之间轮回不断。
失去与得到,都在这小小的世界里循环。
你看刘李家族的衰落,连河关都无法保全。
更何况这上百块石头,在天地间不过是微尘。
只需对着石头饮酒,世间万物都变得平凡无足挂齿。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苏轼所作,名为《次韵刘京兆石林亭之作》。诗中通过对古苑石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沧桑、物是人非以及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
首句“都城日荒废,往事不可还”直接点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破败,再加上“惟馀古苑石,漂散尚人间”,则是对过去文明遗迹的一种留恋,这些遗迹如同散落在人世间的古老故事,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
接下来,“公来始购蓄,不惮道里艰”表达了刘京兆对于收藏这些古石的决心和行动,而“忽从尘埃中,来对冰雪颜”则描绘了一种出尘入世、超凡脱俗的境界。
在“瘦骨拔凛凛,苍根漱潺潺”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这些古石外形的细腻描写,它们虽然貌不惊人,但却有着生命力和历史沉淀。而“唐人惟奇章,好石古莫攀”则是对古代文人对这类奇石爱好的赞美。
下半首诗“尽令属牛氏,刻凿纷斑斑。嗟此本何常,聚散实循环”中,诗人提及了石头的雕琢和加工,以及对于事物无常、聚散轮回的感慨。
最后,“人失亦人得,要不出区寰。君看刘李末,不能保河关。况此百株石,鸿毛于泰山”则是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态度,即便是个人或国家的得失都不足以阻挡天地间的大道理。而“但当对石饮,万事付等闲”则是一种对自然、对生命的顺应和放任。
整首诗通过古苑石这一载体,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情感与哲思,是一篇融合了个人情怀、历史思考以及人生智慧于一体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