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应门无稚子,双凫仙去定谁攀
宋 · 毛滂
醉乡冉冉梦游閒,一夜凉风唤未还。
可是应门无稚子,双凫仙去定谁攀。
可是应门无稚子,双凫仙去定谁攀。
注释
醉乡:指梦境或者沉醉的状态。冉冉:缓缓地,慢慢地。
梦游:在梦中漫游。
閒:悠闲。
一夜:整夜。
凉风:寒冷的风。
应门:照看门户,开门迎客。
稚子:幼小的孩子。
双凫:比喻离去的人,可能指朋友或亲人。
仙去:去世,这里比喻离开人世。
攀:攀谈,交往。
翻译
在醉乡中我缓缓入梦,闲适地漫游其中,直到一夜凉风吹过仍未醒来。家中的门应该无人照看,因为孩子们都不在,只剩下双凫仙去了,还有谁能去攀谈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毛滂的作品,名为《常山孙令见过仆未起孙题壁而去作绝句寄之(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生活状态的描绘。
"醉乡冉冉梦游閒,一夜凉风唤未还。" 这两句通过醉酒后的恍惚与梦境,传递出一种超脱现实、心向往之的情感。诗人用“醉乡”比喻一个遥远的理想之地,而“冉冉”则形容其深邃不见底。梦游在这个幻想空间中,显得既悠闲又自在。一夜之间,凉风轻拂,唤醒了诗人,但心中的向往并未归来。
"可是应门无稚子,双凫仙去定谁攀。" 这两句则转而描写现实生活的寂寞与对友人的思念。“可是”表达了一种转折,“应门无稚子”意味着家中空寂,没有孩子的欢声笑语,这里的“稚子”也可能是比喻诗人内心的纯真和希望。接下来的“双凫仙去定谁攀”则是对远去友人的怀念,诗人以仙鹤(凫)为喻,表达了自己孤独无依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的对比,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而又不得不面对孤寂生活的情感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