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内则记孝养,檀弓著哀思全文

内则记孝养,檀弓著哀思

出处:《勉学诗
明 · 方孝孺
内则记孝养,檀弓著哀思
寥寥三代音,于此犹见之。
我欲绘作图,岂乏丹青师。
丹青状形体,性情那可为。
冬夏适温凊,芳鲜在盘匜。
二亲未饮食,如子渴与饥。
奈何报木心,限以百岁期。
飞鸟失其巢,尚且鸣声悲。
创钜痛亦深,衰麻交涕洟。
圣王为制礼,进退随天时。
千人万人心,一人心可知。

鉴赏

此诗《勉学诗(其八)》由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通过描绘孝顺父母的日常细节,表达了对孝道的深刻理解和推崇。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情感渲染,展现了古人对家庭伦理的重视。

首句“内则记孝养,檀弓著哀思”点明主题,强调了在家中的孝顺行为,以及对逝去亲人哀悼的情感。接着,“寥寥三代音,于此犹见之”表达了孝道在家族传承中的重要性,即使时间流逝,孝行依然被铭记。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孝道的具体实践:“我欲绘作图,岂乏丹青师。”表达了想要将孝行以图画形式展现的愿望,但又意识到仅仅描绘形体难以完全表达性情与情感。“丹青状形体,性情那可为。”这句诗强调了艺术表现力的局限性,无法完全捕捉到内在的情感与精神。

接下来的几句“冬夏适温凊,芳鲜在盘匜。二亲未饮食,如子渴与饥。”通过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子女对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无论是冬夏的温凉调节,还是餐桌上食物的准备,都体现了对父母的关怀与尊重。

“奈何报木心,限以百岁期。”表达了对生命有限的感慨,以及对如何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思考。“飞鸟失其巢,尚且鸣声悲。”通过类比,强调了即使像鸟儿失去巢穴一样,人类也应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表达出对亲情的珍视。

“创钜痛亦深,衰麻交涕洟。”描述了丧亲之痛的深切,以及人们在哀悼时的泪水与悲伤。最后,“圣王为制礼,进退随天时。千人万人心,一人心可知。”总结了孝道是古代圣贤制定的礼仪规范,顺应自然规律,无论多少人的心意,归根结底都是对父母的敬爱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孝行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度挖掘,不仅展现了个人对家庭伦理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孝道的普遍重视和推崇。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