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一瓣炉中香,此老与有法乳恩
出处:《送一上人还滁州琅琊山》
宋 · 晁冲之
上人法一朝过我,问我作诗三昧门。
我闻大士入词海,不起宴坐澄心源。
禅波洞彻百渊底,法水荡涤诸尘根。
迅流速度超鬼国,到岸舍筏登昆崙。
无边草木悉妙药,一切禽鸟皆能言。
化身八万四千臂,神通转物如乾坤。
山河大地悉自说,是身口意初不喧。
世间何事在妙理,悟处不独非风幡。
群鹅转颈感王子,佳人舞剑惊公孙。
风飘素练有飞势,雨注破屋空留痕。
惜哉数子枉玄解,但令笔画空腾骞。
君看琅琊酿泉上,醉翁妙语今犹存。
向来溪壑不改色,青嶂尚属僧家园。
君行到此知此意,辨才第二文中尊。
西江一口尽可吸,云梦八九何劳吞。
他年一瓣炉中香,此老与有法乳恩。
我闻大士入词海,不起宴坐澄心源。
禅波洞彻百渊底,法水荡涤诸尘根。
迅流速度超鬼国,到岸舍筏登昆崙。
无边草木悉妙药,一切禽鸟皆能言。
化身八万四千臂,神通转物如乾坤。
山河大地悉自说,是身口意初不喧。
世间何事在妙理,悟处不独非风幡。
群鹅转颈感王子,佳人舞剑惊公孙。
风飘素练有飞势,雨注破屋空留痕。
惜哉数子枉玄解,但令笔画空腾骞。
君看琅琊酿泉上,醉翁妙语今犹存。
向来溪壑不改色,青嶂尚属僧家园。
君行到此知此意,辨才第二文中尊。
西江一口尽可吸,云梦八九何劳吞。
他年一瓣炉中香,此老与有法乳恩。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上人:高僧。法一朝:一日修行。
三昧门:诗歌创作秘诀。
大士:修行高人。
词海:诗词的海洋。
宴坐:静坐冥想。
澄心源:净化心灵的源泉。
禅波:禅意的波涛。
迅流:快速智慧。
鬼国:超越鬼神境界。
昆崙:神话中的高山。
妙药:灵性之药。
能言:能表达情感。
化身:变化多端。
神通:神奇能力。
转物:主宰万物。
初不喧:始终保持宁静。
妙理:深刻道理。
风幡:佛教中的象征。
王子:比喻有感的人。
公孙:可能指某位女子。
素练:白色衣带。
飞势:飘逸的姿态。
惜哉:可惜。
玄解:误解。
琅琊酿泉:琅琊山的泉水。
醉翁:指欧阳修。
溪壑:溪谷。
僧家园:僧人的居所。
辨才:辨才大师。
文中尊:文坛尊者。
西江:长江。
云梦:古代湖泊。
炉中香:象征佛理。
法乳恩:佛法的滋养。
翻译
一位高僧来访,询问我诗歌创作的秘诀。听说大士深入诗词海洋,无需静坐也能净化心灵。
禅意如深海波涛,洗净心灵深处的尘埃。
他的智慧超越鬼神,到达彼岸后放下工具,登上昆仑。
无边的草木都是灵药,鸟儿都能表达情感。
他化身无数,神通广大,如同天地间万物的主宰。
山河大地都在诉说,他的言行举止始终宁静。
世间道理,妙理藏于其中,悟道并非只因风幡。
鹅群转颈,似王子感动,女子舞剑,令公孙惊叹。
风吹白练如飞,雨打破屋只留下痕迹。
可惜这些人都误解了,只是徒然挥毫泼墨。
你看琅琊山的泉水,醉翁的妙语至今仍在。
溪谷依旧翠绿,僧人的家园依然如故。
你若来到这里,就能理解这层深意,他是辨才大师的第二代。
一口西江水足以汲取,云梦泽不必全部吞下。
将来哪怕只有一瓣炉香,也感激这位老人给予的佛法恩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回到滁州琅琊山的场景,诗中充满了对禅宗修行和自然之美的赞叹。"上人法一朝过我,问我作诗三昧门"表明诗人被问及禅宗修炼之道,其深奥难以言传。"我闻大士入词海,不起宴坐澄心源"则指禅师已达到了禅定的境界,如同进入了广阔的文学世界,心灵清澈而不为尘世所扰。
接下来的几句"禅波洞彻百渊底,法水荡涤诸尘根。迅流速度超鬼国,到岸舍筏登昆崙"形象地描绘了禅修的过程,如同深入海底、清洗心灵的污垢,以快速如同穿越异域,最终达到精神的高峰。
诗中还充满了对自然之美和生命万物的赞美,如"无边草木悉妙药,一切禽鸟皆能言。化身八万四千臂,神通转物如乾坤"展现了一种超验的境界,自然万物都显得神奇而有灵性。
最后几句"君看琅琊酿泉上,醉翁妙语今犹存。向来溪壑不改色,青嶂尚属僧家园。君行到此知此意,辨才第二文中尊"则是对诗人与禅师交流的回忆和赞美,以及对于自然之美永恒不变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修炼、自然、生命万物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达观自在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