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学文古篆中,义显心经内全文

学文古篆中,义显心经内

出处:《安公
唐 · 灵一
弥天称圣哲,象法初繄赖。
弘道识行藏,匡时知进退。
秦王轻与举,习生重酬对。
学文古篆中,义显心经内
法服应华夏,金言流海岱。
西方浮云间,更陪龙华会。

拼音版原文

tiānchēngshèngzhéxiàngchūlài
hóngdàoshíxíngcángkuāngshízhījìn退tuì

qínwángqīngshēngzhòngchóuduì
xuéwénzhuànzhōngxiǎnxīnjīngnèi

yìnghuáxiàjīnyánliúhǎidài
西fāngyúnjiāngèngpéilónghuáhuì

注释

弥天:遍布天地,形容名声极大。
圣哲:圣人和哲人,指智慧超凡、道德高尚的人。
象法:象征性的法规或法则。
繄赖:依赖,依靠。
弘道:弘扬正道,传播大道。
行藏:行动与隐退,比喻出处或行止。
匡时:挽救时局,使时世恢复正常。
进退:前进与后退,比喻处事的策略与态度。
秦王:这里特指秦始皇。
轻与举:轻率地行动或决定。
习生:这里可能指深思熟虑或有学识的人。
重酬对:重视深思熟虑的回应或对策。
学文:学习文化或文学。
古篆:古代的篆书字体。
心经:佛教经典,这里泛指深奥的经文或思想。
法服:符合礼仪规定的服装,这里指儒家或宗教的礼服。
华夏:中国,代指中原地区。
金言:珍贵的话语,比喻明智或深刻的言论。
海岱:海指海边,岱指泰山,泛指广泛的地域。
西方:地理上的西方,也可能象征佛教中的极乐世界。
浮云:漂浮的云,常比喻变幻无常或超脱世俗。
龙华会:佛教中预示未来佛出世的盛会,也泛指重要的集会或庆典。

翻译

全天下称颂的圣哲,世间法则最初依赖他奠基。
弘扬正道懂得何时行动与隐藏,挽救时局知晓何时前进与后退。
秦始皇轻率地举动,而他重视深思熟虑的应对。
在古篆文中学习文化,意义在心经内部显著体现。
穿着符合中原的法服,金口玉言流传至海边与泰山之间。
在西方的云层间,再次陪伴参与神圣的集会。

鉴赏

这首诗歌颂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圣哲,其修养和智慧如同佛法一般令人依赖。诗中的“弘道识行藏,匡时知进退”表明了这位圣哲不仅懂得如何传播大道,而且还能洞察时机,知道何时应该前进或后退。"秦王轻与举,习生重酬对"则表现了他在权力交往中保持着优雅和尊重,同时也强调了回报的重要性。

诗人通过“学文古篆中,义显心经内”这两句,描绘了圣哲深入浅出地学习古代文献,并将其意义融会贯通于心中的经典之中。"法服应华夏,金言流海岱"则是说他所穿的道服与中华文化相契合,他的话语如同黄金般珍贵,流传至遥远的地方。

最后,“西方浮云间,更陪龙华会”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在云端飘渺的西方,与这位圣哲一同参加神仙聚会的愿望。这里的“西方”很可能是指道教中的仙境或佛教中的净土,而“龙华会”则象征着高级的精神领域或超凡脱俗的盛会。

整首诗通过对安公的赞颂,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人物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展示了唐代文人的文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积淀。